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陆游“晚节”问题:是否投靠奸臣韩侂胄可考证“庆元党禁、开禧北伐”

作者:陆游

 

关于陆游的晚节之辩
陆游的所谓晚节问题,指他在韩侂胄当政时曾再度出仕,并曾为韩侂胄作《南园记》、《阅古泉记》。《宋史》将韩侂胄列入《奸臣传》,并称朱熹之说“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为有先见之明。由于朱熹在当时士大夫中有很大的影响,南宋后期以来许多公私记载都指责陆游竟投靠奸臣韩侂胄,陆游的“晚节”问题即由此而产生。


1、要弄清楚陆游是否有附从权奸之嫌,当从韩侂胄掌政后的两件大事入手。①庆元党禁。陆游对赵汝愚的平庸无才早有不满,对于庆元元年赵汝愚的罢相,陆游的反映比较冷淡,但陆游并未因此支持庆元党禁,而是对党争提出了尖锐批评,认为这是虚耗国力的内讧。而且与名列“伪党”之籍的朱熹、周必大等保持着来往。 ②开禧北伐。不论韩侂胄本人杂有何种个人动机,收复中原毕竟在客观上符合爱国士大夫的愿望和要求,且北伐中原是陆游的毕生大志,正是以北伐为基础,陆游才和韩侂胄发生了关系。 就这两次重大历史事而言,陆游并没有附庸于韩侂胄而自污人格。
2、两记的内容。①《南园记》作于庆元六年,陆游曾于文中点明由于韩侂胄来求文,念其为忠献王韩琦之后才同意动笔;有人质疑陆游为修史出山而作此记  ,这是不确的,因为在作记前一年朝内已议由陆游修史。 ②《阅古泉记》作于嘉泰三年四月,陆游在文中谈到自己的挂冠复出,认为这实在是有愧于斯泉,并且提出了“复归故山”的愿望,这表明他绝无希荣附势、依傍门户之意。
至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渭南文集》不载二记,认为陆游有愧于心,有销赃灭迹之嫌 ,更是无稽之谈。《渭南文集》所刊系陆游幼子,时其正在攀结史弥远,删去二记自在情理之中。且陆游长子几乎同时刊行的《剑南诗稿》就保留有《韩太傅生日》一诗,显见是编者不同之故。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何必多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本    名
陆游
字    号
字务观 
号放翁
所处时代
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越州山阴
出生时间
1125年11月13日(旧历十月十七)
去世时间
1210年1月26日(旧历十二月廿九)
主要作品
《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
主要成就
爱国情怀,文学贡献
后世地位
中兴四大诗人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