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钜夫
程钜夫是元朝开国以来最先得到重用的南人之一,为改变元朝政府压制歧视南方汉人的局面,奏陈五事基本被采纳,曾建议忽必烈兴建国学,不久,奉诏往江南一带徵访贤能
程钜夫是元朝开国以来最先得到重用的南人之一,这与其机遇、才能、忠诚、通晓典章制度,且又熟悉江南情况、能与宋遗民沟通感情是分不开的。当时元朝廷将人分为五等,一为蒙人,二为鲜卑人,三为色目人,四为汉人 (中原一带汉人),五为南人,即江南一带的汉族人,本来南方汉人文化程度较高,但因原在南宋境内,元朝政府就有意去压制、歧视。
为改变这种局面,至元十九年(1282年),程钜夫奏陈五事:一、取会江南仕籍;二、通南北之选;三、立考功历;四、置贪赃籍;五、供给江南官吏棒禄。这五件事是为了争取江南人与北方人有同等选拔提升的机会,享有同等待遇的权益,并制定章程,不管南人还是北方人,都应同样因功而获奖赏,因贪赃枉法而受惩罚。朝廷基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至元二十年(1283年),加翰林集贤院学士同领会同馆。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他当面向忽必烈提出:“首先应兴建国学,请求派遣使者到江南去,搜访遗逸。御史台、按察司都应参酌使用南北之人。”忽必烈欣然同意了。次年,立尚书省,忽必烈下诏以他为参政政事,他一再推辞。忽必烈计划任命他为御史中求,台臣说:“程钜夫是个南人,况且年轻,不可重用。”忽必烈大怒说:“你没有用过南人,怎么知道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都必须参插用南人。”于是钜夫仍以集贤直学士职,加拜侍御史台事,不久,朝廷派他奉诏往江南一带徵访贤能。
程钜夫受命招致赵孟获、叶李,其推荐南人出仕的措施与礼贤好士、兴儒重文的态度与行动,缓和了蒙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后来元朝恢复科举、编修图书等皆与矩夫意见有关
起初,书写诏令都是用蒙古文字,自决定派人到江南搜访遗逸以后,忽必烈特地命令可以用汉字书写诏令。临行时对程钜夫说:“早就听说赵孟获、叶李二人有名望,请务必招此二人来。”钜夫到江南以后,除招致赵、叶两人进京外,又举荐了赵孟頫、余惩、万一鄂、张伯淳、胡梦魁等二十余人,均一一安排了台宪及文学之职。钜夫回到朝廷后,将他在民间所看到的治政利病上奏给忽必烈,希望朝政有所改进,这在客观上,有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由于推荐南人出仕的措施与他礼贤好士、兴儒重文的态度与行动,大大缓和了蒙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也使蒙人逐渐接受了汉人的高度文化。后来元朝廷能够恢复科举、编修图书等文教事业,莫不与矩夫意见有关。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朝复设中书省,授程钜夫为参知政事,其坚辞不就;又命其为御史中丞,言官认为程钜夫是南方人又年轻,不宜重用。忽必烈斥之,并规定各部院必须选用南人。遂以集贤院直学士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程钜夫奉诏前往江南求贤,并以汉字书其诏书。经其荐举,赵孟頫、吴澄等20余人均被安置台宪或文学之职。还朝,奏陈民间利弊五事;授集贤学士,仍还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