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韩山童等人起义,攻克颍州,韩林儿被立为帝,称小明王,后被朱元璋救,受其挟制,茅子元创立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编写《弥陀节要》

作者:韩山童

 

韩山童与刘福通、杜遵道等发动起义,韩被捕牺牲,刘福通等人攻克颍州,立韩林儿为帝,称小明王,仿元制,安丰受张士诚部将吕珍围攻,韩林儿被朱元璋救出,从此受朱元璋挟制

韩山童祖辈因从事白莲教活动被徙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父韩山童仍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韩山童与刘福通、杜遵道等在颍上(今属安徽)发动起义,韩山童被捕牺牲,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刘福通等攻克颍州(今安徽阜阳)。十五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仿元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六部,地方设行省。以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为平章,刘福通弟刘六为知枢密院事。不久,刘福通杀杜遵道,自为丞相,称太保。同年底,元将答失八都鲁败刘福通于太康(今属河南),亳州失守,韩林儿退驻安丰(今安徽寿县)。次年,兵力复振,收复亳州。十八年五月,攻克汴梁(今河南开封),即为都城。十九年八月,汴梁为元将察罕帖木儿攻破,复回安丰。当时韩林儿虽有帝名,但实权为刘福通掌握,外出将领大多不受约束,政权建设很差。二十三年二月,安丰受张士诚部将吕珍围攻,韩林儿被名义上尚属大宋政权的朱元璋(即明太祖)救出,安置滁州(今安徽滁州),从此受朱元璋挟制。二十六年,朱元璋遣廖永忠接韩林儿至应天(今江苏南京),途经瓜步(今江苏六合县南瓜埠),沉之江中,宋亡。

南宋初昆山人茅子元创立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并依据弥陀经典,编写《弥陀节要》,要求三皈、五戒,主张素食,正统的天台宗僧侣,把明教、白莲教和白云宗称为“事魔邪党”
白莲教渊源于佛教净土宗的弥陀净土法门,得名于五世纪初东晋庐山慧远之白莲社。南宋初昆山(今属江苏)人茅子元创立白莲宗,即白莲教。该教崇奉阿弥陀佛,相信只要口念阿弥陀佛,死后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茅子元依据弥陀经典,编写了《弥陀节要》,宣扬“念念弥陀出世,处处极乐观前”(《庐山莲宗宝鉴》卷二《离相三昧无住法门》),认为弥陀、净土乃是修行者明心见性的产物。白莲教的戒律,要求徒众做到三皈(皈佛、皈法、皈僧)、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主张素食,故其教徒被称为“白莲菜人”。正统的天台宗僧侣,如志磐在《佛祖统纪》中把明教、白莲教和白云宗称为“事魔邪党”,宗鉴在《释门正统》中说“此三教皆假名佛教,以诳愚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往事不堪回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韩山童(?-1351年),子韩林儿,元末民变军(红巾军)领袖,出生于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一信仰白莲教的家庭。成年后一边务农,一边传播白莲教,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主张推翻元朝统治,并结识了安徽阜阳(《元史·顺帝本纪》作颍州)人刘福通。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强征15万民工修筑黄河堤坝。韩山童、刘福通认为时机已到,编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四处传播;同时在河道中埋设一石人,背刻“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待石人挖出,人心浮动,韩、刘乘机在颍州颍上发动起义。韩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当地县令急调军队围剿。韩山童不幸被俘,随即被杀害。

中文名
韩山童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地
栾城(今属河北)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1351
职    业
元末民变领袖
信    仰
白莲教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