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山童
韩山童与刘福通、杜遵道等发动起义,韩被捕牺牲,刘福通等人攻克颍州,立韩林儿为帝,称小明王,仿元制,安丰受张士诚部将吕珍围攻,韩林儿被朱元璋救出,从此受朱元璋挟制
韩山童祖辈因从事白莲教活动被徙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父韩山童仍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韩山童与刘福通、杜遵道等在颍上(今属安徽)发动起义,韩山童被捕牺牲,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刘福通等攻克颍州(今安徽阜阳)。十五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仿元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六部,地方设行省。以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为平章,刘福通弟刘六为知枢密院事。不久,刘福通杀杜遵道,自为丞相,称太保。同年底,元将答失八都鲁败刘福通于太康(今属河南),亳州失守,韩林儿退驻安丰(今安徽寿县)。次年,兵力复振,收复亳州。十八年五月,攻克汴梁(今河南开封),即为都城。十九年八月,汴梁为元将察罕帖木儿攻破,复回安丰。当时韩林儿虽有帝名,但实权为刘福通掌握,外出将领大多不受约束,政权建设很差。二十三年二月,安丰受张士诚部将吕珍围攻,韩林儿被名义上尚属大宋政权的朱元璋(即明太祖)救出,安置滁州(今安徽滁州),从此受朱元璋挟制。二十六年,朱元璋遣廖永忠接韩林儿至应天(今江苏南京),途经瓜步(今江苏六合县南瓜埠),沉之江中,宋亡。
南宋初昆山人茅子元创立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并依据弥陀经典,编写《弥陀节要》,要求三皈、五戒,主张素食,正统的天台宗僧侣,把明教、白莲教和白云宗称为“事魔邪党”
白莲教渊源于佛教净土宗的弥陀净土法门,得名于五世纪初东晋庐山慧远之白莲社。南宋初昆山(今属江苏)人茅子元创立白莲宗,即白莲教。该教崇奉阿弥陀佛,相信只要口念阿弥陀佛,死后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茅子元依据弥陀经典,编写了《弥陀节要》,宣扬“念念弥陀出世,处处极乐观前”(《庐山莲宗宝鉴》卷二《离相三昧无住法门》),认为弥陀、净土乃是修行者明心见性的产物。白莲教的戒律,要求徒众做到三皈(皈佛、皈法、皈僧)、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主张素食,故其教徒被称为“白莲菜人”。正统的天台宗僧侣,如志磐在《佛祖统纪》中把明教、白莲教和白云宗称为“事魔邪党”,宗鉴在《释门正统》中说“此三教皆假名佛教,以诳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