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大渊
节略后的《岛夷志略》涉及亚、非、澳各洲的国家与地区达二百二十多个,记载了台湾、澎湖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时属泉州晋江县,还多处记载了华侨在海外的情况
节略后的《岛夷志略》还涉及亚、非、澳各洲的国家与地区达二百二十多个,详细记载了他们的风土人情、物产、贸易,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资料。书中记载了台湾、澎湖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当时台湾属澎湖、澎湖属泉州晋江县,盐课、税收归晋江县。书中多处记载了华侨在海外的情况,例如泉州吴宅商人居住于古里地闷(今帝汶岛);元朝出征爪哇部队有一部分官兵仍留在勾栏山(今格兰岛);在沙里八丹(今印度东岸的讷加帕塔姆),有中国人在1267年建的中国式砖塔,上刻汉字“咸淳三年八月华工”;真腊国(今柬埔寨)有唐人;()泥(今加里曼丹岛上坤甸)“尤敬爱唐人”;而龙牙门(今新加坡)“男女兼中国人居之”;甚至马鲁涧(今伊朗西北部的马腊格)的酋长,是中国临漳人,姓陈,等等。
《岛夷志略》记载澳大利亚的见闻有两节:一、麻那里;二、罗娑斯,详细记载了澳大利亚的风土、物产,该书在历史地理的研究上有重要史料价值,很早就引起世界的重视
《岛夷志略》记载澳大利亚的见闻有两节:一、麻那里;二、罗娑斯。当时中国称澳大利亚为罗娑斯,把达尔文港一带称为麻那里(marani),泉州商人、水手认为澳大利亚是地球最末之岛,称之为“绝岛”。汪大渊记载当时澳大利亚人的情况:有的“男女异形,不织不衣,以鸟羽掩身,食无烟火,惟有茹毛饮血,巢居穴处而已。”有的“穿五色绡短衫,以朋加刺布为独幅裙系之。”还记载有一种灰毛、红嘴、红腿、会跳舞、身高六尺的澳大利亚鹤,“闻人拍掌,则耸翼而舞,其仪容可观,亦异物也”。他称之为“仙鹤”。又称澳大利亚一种特有的红得象火焰一样的树为“石楠树”。
汪大渊还记载了澳大利亚北部某地“周围皆水”,即指今天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以东一大片沼泽地。所记“有()如山立”,即指澳大利亚西北高峻的海岸附着很多牡蛎。还记载有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的安亨半岛和高达八百米的基培利台地,“奇峰磊磊,如天马奔驰,形势临海。”这些都是真实无误的。《岛夷志略》在历史地理的研究上有重要史料价值,因此很早就引起世界的重视。自1867年以来,西方学者中有十人研究该书,并将该书翻译成文字。在《岛夷志略》中有两节详细记载了澳大利亚的风土、物产,应该是见著于世的关于澳大利亚最早的文字记载。可是西方学者,却不敢承认汪大渊到过澳大利亚,因为在汪大渊到澳大利亚后近二百年,欧洲人才知道世界上有这一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