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愈
邓友德亲率人马与元军作战,军队之中人人都佩服他的勇猛,泗州、灵璧、盱眙等地人民闻风归附,求其保护,后来邓友德率所部万余人投奔朱元璋,被赐名邓愈
1337年(至元三年)农历二月十五,邓友德(后来的邓愈)出生在虹县龙须里(今泗县大路口乡大营村)。
他的父亲邓顺兴,重气节,讲信义,被乡人推为团练,率领人马,保境安民。
儿时的邓友德聪慧好学,稍微长大就怀有平定天下的志向。元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当时的黑暗统治。1353年(至正十三年),邓顺兴在和元军作战的过程中,中箭身亡。邓友德的哥哥邓友隆接掌兵权。不久,邓友隆病逝,于是16岁的邓友德继掌兵权,亲率人马与元军作战。
邓友德每次作战时都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冲锋陷阵,军队之中人人都佩服他的勇猛。泗州、灵璧、盱眙等地人民闻风归附,求其保护。
1355年(至正十五年)春,邓友德率所部万余人前往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封邓友德为管军总管,赐名邓愈。
《明史》记载邓愈为人简重慎密,不惮危苦,将军严,善抚降附,汗马宣劳,纯勤不二,旂常炳耀,洵无愧矣。朱元璋评价其东征西讨,尝尽辛苦,镇守八州,有功无过
《明史》:愈为人简重慎密,不惮危苦,将军严,善抚降附。明兴诸将,以六王为称首。非独功茂,亦由其忠诚有以契主知焉。宁河、黔宁皆以英年膺腹心之寄。汗马宣劳,纯勤不二,旂常炳耀,洵无愧矣。宁河尽瘁驰驱,功高龄促,后嗣亦少所表见。
朱元璋:“友德随我二十二年,东征西讨,尝尽辛苦,镇守八州,有功无过。天生元辅兮辅我定乎九州,溯其功勋德业兮实无人以可侔,垂凛凛于尺幅兮直与河岳而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