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文升
马文升考察内外官员十分严厉,对滥封传奉官提出异议,朝廷内形成一股反对马文升的强大力量,对其进行弹劾,马文升请求归去
弘治十七年(1504年),面临着次年的考察,孝宗召见负责考察的马文升和都御史戴珊等议事。马文升已七十九岁,行动不便,耳朵又背,孝宗对他讲了两遍,要他秉公黜陟。马文升回答:“陛下图治若此,宗社之福也。”然后被左右扶掖下阶。
对于官员的考察进退,马文升是很认真的。初任吏部尚书,他就对滥封传奉官提出异议。传奉官是不经过正常途径,由皇帝亲自传旨任命的官员。成化时最盛行。孝宗初年统加裁革,但后来也加封赏,一次竟达八百人。马文升说,减一官,朝廷省一官之费。武宗即位之初,他按照孝宗遗旨,裁去传奉官七百六十二人。对于内外官员的考察,他也很严厉,一次汰罢朝觐官员二千余人。
考察不讲情面,定会招致许多反对者,而在用人时也未必全无个人意气。刘大夏是弘治朝另一名臣,就因为与马文升对官僚的评价不同而引起矛盾。河南籍官僚刘宇为首辅刘健所器重,马文升推举他总制宣、大。刘大夏大概知道孝宗对此人的看法不佳,屡屡在朝中数其过失,当然也就牵连到荐举人。侍郎王俨是刘大夏的姻亲,马文升抑制王俨很难说不是因为刘大夏。
正德元年(1506年),刘大夏所倚重的副手、兵部侍郎熊绣被推举为两广总督,熊不愿外出,也怨恨于马文升。他们纠结在一起,又拉出与刘大夏为同乡、又为同寅的阁臣李东阳,顿时形成一股反对马文升的强大力量。御史何天衢首先发难,劾马文升老衰。马文升按照常规,被劾后乞去,疏凡二十一,武宗方获准。
刘瑾专权,将一些反对派官僚定为奸党,牵连到马文升,马文升被削秩除名,愤恚而卒,后刘瑾被捕,马文升得以复官,并获谥端肃
刘瑾专权期间,将一批反对派官僚定为奸党。马文升与其中一些人关系密切。正德四年(1509年),马文升被削秩除名。正德五年六月八日(1510年7月13日),马文升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葬于州北大隗山麓。
马文升死后两个月,刘瑾被捕入狱,马文升得以复官,获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谥端肃。
嘉靖(1522年-1567年)初年,又加赠马文升为左柱国、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