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明英宗复位,毁寿陵,废朱祁钰帝号,按亲王礼葬在景泰陵,明宪宗追复其皇帝身份,祭飨与诸皇陵礼遇同等

作者:朱祁钰

 

明英宗复位,废朱祁钰帝号,赐谥号为“戾”,按亲王礼葬其在西山,明宪宗恢复朱祁钰帝号,使得他的历史功绩为后人所知

明英宗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但成化年间,一些臣僚开始为朱祁钰不平,他们认为朱祁钰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很大,却谥以“戾”,很不公平。甚至有人责问,当时若不是朱祁钰即位,瓦刺如何能退,明英宗如何能返京。
明宪宗虽然曾被朱祁钰废去太子地位,但对这位叔叔的功绩还是相当理解。几经周折,成化十一年(1475)十二月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景帝的功绩。但明宪宗没有给朱祁钰全面平反,所定谥号仅为5字,而明朝其他皇帝的谥号都是17字,朱祁钰在规格上较其他皇帝低,而且朱祁钰还没有庙号。
直到南明弘光时期,朱祁钰才加上庙号代宗,并增加谥号到17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至此,朱祁钰在礼仪规格上与明代其他皇帝平等了。他的历史功绩也稍稍为后人所知了。

 

 

明英宗毁寿陵,将朱祁钰以亲王礼葬于景泰陵以示折辱,皇贵妃唐氏殉葬,明宪宗追复朱祁钰皇帝身份,并下令缮修陵寝

朱祁钰死后,明英宗毁其生前所建寿陵,以亲王礼葬于西郊金山(玉泉山北)的景泰陵,不仅有贬谪之意,更有折辱的成分。明英宗令廷臣议王妃之殉葬。议及汪皇后,被李贤及太子谏止。后以皇贵妃唐氏殉葬。
成化十一年(1475年),明宪宗以其叔叔“戡难保邦,奠安宗社”于国有功,追复其皇帝身份,接着命有司缮修陵寝,其祭飨与诸皇陵享受同等待遇。嘉靖时期,金山的景帝陵又有所改建,还把绿瓦统一换成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黄色琉璃瓦,但景泰帝的遗体始终没有迁入十三陵原建的寿陵中。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至思宗朱由检,传了16位皇帝。太祖葬于南京孝陵,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不知所踪。成祖朱棣北迁京城,共计14位皇帝,其中13位,包括亡国之君崇祯皇帝都葬于北京的明十三陵,唯独朱祁钰没有葬入十三陵。在明英宗夺门之后,他废掉了景泰帝的皇帝身份,将其原在十三陵修建的陵寝废弃(今朱常洛庆陵),因而其没有葬在十三陵。
“文革”中,景泰陵遭到破坏,陵冢被平毁,陵碑被推倒,建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处女空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1457年),汉族,明宣宗次子,明英宗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明英宗即位后封其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次年改元景泰。
朱祁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但是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得奸臣乘机作乱,这是他的缺点。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于西苑。不久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明英宗上谥号曰戾,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明宪宗追认其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景泰帝。南明时期,明安宗朱由崧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中文名
朱祁钰
别    名
明代宗、明景帝、景泰帝
国    籍
明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北京(顺天府)
出生日期
1428年(宣德三年)
逝世日期
1457年3月23日(天顺元年二月十九)
职    业
郕王、皇帝
主要成就
力挽狂澜,保卫北京拯救危难 
选贤任能,纂修《寰宇通志》
年    号
景泰
谥    号
郕戾王、恭仁康定景皇帝
庙    号
代宗
陵    寝
景泰陵(北京市郊金山口)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