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紧逼,明廷面临“战”与“迁”两难局面,马顺被打死,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击退瓦剌攻打北京的军队

作者:朱祁钰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紧逼明朝,朝廷面临“战”与“迁”两难局面,朱祁钰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于谦否定南迁
参见:土木之变、明朝午门血案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的皇帝哥哥明英宗御驾亲征,留他为监国。结果爆发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咄咄逼人。一时之间,朝野震惊,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户准备转移财产,个别大臣也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南京。
面对危机局面,大明朝堂之上围绕是“战”还是“迁”开展了纷争。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孙太后压阵,监国朱祁钰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首先是翰林院侍讲徐珵(即后来参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根据天象的变化首先提出迁都南京,以避刀兵。”南迁“之种,颇得一些大臣支持。于谦当即否定这项提议,认为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岂可轻易迁移。而且要以北宋为教训,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 

 

明英宗被俘,王振被杀,众大臣要求朱祁钰惩处王振余党,马顺出来阻挡,被打死,朱祁钰下令众臣无罪,被拥立为帝,击退瓦剌攻打北京的军队
正统年间,明英宗崇信宦官王振,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如今皇帝被俘,王振被杀,众大臣纷纷吐气扬眉,甚至跪在午门外,要求监国朱祁钰惩处王振余党。这时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当即被愤怒的群臣打死,并将王振同党,王振外甥—王山也当庭打死,史称午门血案。朱祁钰害怕想回宫去,于谦拉住他的衣袖,说王振罪当诛九族,马顺等罪当死,应不予追究。于是朱祁钰下令马顺等罪有应得,众臣无罪。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八日,王文上书朱祁钰,希望他以江山社稷为重,承继大统。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禀明皇太后,最终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拥立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同时大规模的清算行动展开,诸多的王振党羽纷纷落马。
朱祁钰登基之后,还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明英宗的名义骗取财物、骗开关门失败。瓦剌气急败坏,发兵攻打北京。朱祁钰任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整肃内部,调集重兵,安定人心,最终在同年十一月击退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关键是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1457年),汉族,明宣宗次子,明英宗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明英宗即位后封其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次年改元景泰。
朱祁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但是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得奸臣乘机作乱,这是他的缺点。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于西苑。不久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明英宗上谥号曰戾,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明宪宗追认其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景泰帝。南明时期,明安宗朱由崧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中文名
朱祁钰
别    名
明代宗、明景帝、景泰帝
国    籍
明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北京(顺天府)
出生日期
1428年(宣德三年)
逝世日期
1457年3月23日(天顺元年二月十九)
职    业
郕王、皇帝
主要成就
力挽狂澜,保卫北京拯救危难 
选贤任能,纂修《寰宇通志》
年    号
景泰
谥    号
郕戾王、恭仁康定景皇帝
庙    号
代宗
陵    寝
景泰陵(北京市郊金山口)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