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顺天府乡试的贡院的公堂匾额是由严嵩所书,严嵩喜爱墨宝,曾杀人夺《清明上河图》

作者:严嵩

 

顺天府乡试的贡院的公堂匾额是由严嵩所书,乾隆帝想换掉,奈何无人比严嵩写得字好看
清代京城有顺天府乡试的贡院,顺天府乡试为“北闱”,乃天下乡试第一,皇帝非常重视,主考官都是尚书衔的。可这个贡院的大殿匾额上“至公堂”三个大字,是严嵩所书。这样一个为朝廷选拔俊才的堂皇之所,悬挂的竟然是大奸臣题写的匾额,谁也会觉得不舒服。乾隆帝想把它换掉,便命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大字,他自己作为喜好舞文弄墨的天子,也写数遍。然而他发现,自己的御笔和其他人所书,都不如严嵩,只好作罢,仍然让奸臣的字高高悬挂。

 

严嵩喜爱墨宝,杀人而夺名画《清明上河图》,知道内幕的王忏亦被他杀死
严嵩在位时,对古人墨宝甚是珍爱。据史书记载,为了获得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不朽之作《清明上河图》,严蒿杀了两个人。嘉靖年间,严蒿得知此图收藏在员外郎王振斋手中,便派蓟门总督王忏去求购。王振斋惧怕严蒿的权势,又舍不得交出这幅画,于是便找名家临摹了一幅送给严蒿。严蒿不知是假,公开炫耀时被曾经装裱过此画的装裱师看破。严蒿怒不可遏,随即以 “欺相”之罪缉拿了王振斋。王振斋招出真迹在其舅舅陆治手中,严蒿又利用权势从陆治手中获得真迹。可怜的王振斋最后死在狱中。严蒿以权势掠取真迹的内幕王忏最清楚。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严蒿以“治军失机”的罪名将他杀掉灭口。明末清初戏剧家李玉根据这一史实编写了《一捧雪》传奇并被搬上戏剧舞台。后严蒿逐渐失宠势倒,其子被处斩,宅邸被查抄,《清明上河图》再次被收入皇宫。严蒿结党营私,残害忠良,最终落得削籍为民,家产尽抄。其家产共抄得黄金三万多两,白银二百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此外还有田地上百万亩,房屋六千多间,以及无数的珍稀古玩、名人字画。为什么“字如其人”的说法屡屡落空?严嵩临死前的委屈之言解释了这种误差,他写道“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至死,他依然认为自己是个浩然正气的忠臣、君子。奸臣这种自以为正义在胸中的心态让他们的字看起来或雄健豪放或清雅高洁,“字如其人”其实只是通过字可以看出写字人的心理状况,至于品行是无法从字里显露出来的。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严嵩简介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他人代笔)。《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中文名
严嵩
别    名
严惟中,严勉庵、严介溪、严分宜
国    籍
明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西分宜
出生日期
1480年
逝世日期
1567年
职    业
内阁首辅,吏部尚书
主要成就
书法
代表作品
《钤山堂集》40卷
擅    长
一意媚上 窃权罔利 贪污受贿
儿    子
严世蕃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