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熹宗执政之初,满朝廷臣都是贤能英才,而皇帝终因年轻,不能辨别忠奸,使魏忠贤、客氏窃取了国家大权,见叶向高奏疏指责自己,心中怀恨

作者:叶向高

 

熹宗执政之初,满朝廷臣都是贤能英才,叶向高也得以辅佐熹宗
叶向高离职六年,光宗即位,特别下诏召回他。不久,明熹宗即位,又下诏催促他回京。叶向高多次推辞,都没有获准。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回到朝廷,再次成为首辅。说:“我服务皇帝祖父八年,奏章都由我草拟。即使是皇上想实行它,也派遣中使宣布。如有不同意的事情,我都极力争取,皇上的祖父也多半能听从,不想让宫中拟旨。陛下虚怀若谷,谦逊有礼,信任首辅,然而,偶尔也有因流传而滋生的疑义。应当慎重地对待诏书,所有的事情都命令我等草拟上报。”皇帝高兴地答应了。不久皇帝采纳叶向高的请求,发放国库银二百万两,作为东西方战争的急需。
熹宗执政之初,满朝廷臣都是贤能英才,全国人民都高兴地希望国家得到治理。然而皇帝本来就很年轻,不能够辨别忠臣和奸臣。魏忠贤、客氏逐渐窃取了国家大权,阴谋杀害太监王安,逐渐赶走了吏部尚书周嘉谟和言官倪思辉等人。大学士刘一燝也极力请求离职。叶向高说:“客氏出宫又进宫,而顾命大臣刘一燝还赶不上一个保姆,致使大臣们在深不可测之地无法揣摩,这样的倾向应当防止。”魏忠贤看到叶向高的奏疏指责自己,十分怀恨叶向高。不久刑部尚书王纪被剥夺官籍,礼部尚书孙慎行、都御史邹元标先后被攻击离职。叶向高争论没有结果,于是请求跟邹元标一起罢免。皇帝不接受,魏忠贤更加怀恨叶向高了。

 

皇帝年轻,不能辨别忠奸,魏忠贤、客氏则逐渐窃取国家大权,魏忠贤见叶向高奏疏指责自己,心中怀恨

张廷玉《明史》:“向高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叶向高为人光明磊落,品性端正有抱负,喜欢扶持培养好人。第二次当宰相,事奉年幼的皇上,不能象明神宗时忠诚直谏,但还是有多次纠正。给事中章允儒请求减少上供的袍服。太监激皇帝发怒,命令廷杖章允儒。叶向高两次上疏营救,于是剥夺章允儒俸禄一年。御史帅众指责宫廷事务,太监请求皇帝把他派往外地,因为叶向高的营救而得以幸免。给事中傅魁营救王纪,皇上将要把他贬职流放,也因为叶向高替他说话,只是剥夺了他的俸禄。王纪被罢免后,御史吴牲、王祚昌举荐他,部议用原官职召回他。魏忠贤很不高兴,准备重罚文选郎,叶向高也营救,使他得以幸免。给事中陈良训上疏指责有权势的太监,魏忠贤摘取奏疏中“国家命运将要终结”的话,命令将他下狱,穷追教唆之人。叶向高以辞职相争,于是只剥夺陈良训的俸禄而已。熊廷弼、王化贞讨罪当死。言官劝皇帝尽快处决他们。叶向高请求等司法部门复核之后再决定。皇帝同意了。有人请求将全国各省、府、州、县的仓库储蓄全都搜刮运到京师,叶向高说:“省城的库藏都已穷尽了,封王的仓库里还稍有富余。倘若全都搜刮尽了,突然出现象山东白莲教叛乱一类的事变,拿什么去对付呢?”皇帝都不接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瘦尽灯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叶向高(1559年-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明朝大臣,福建福清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明万历、天启年间,叶向高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在任期间大败倭寇、驱赶荷兰入侵者,粉碎了他们霸占台湾的图谋。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叶向高鼓励、推荐好友沈有容出任福建水师参将,率军平倭。东沙大捷后欣然赋诗相赠。
叶向高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善于决断大事,为万历皇帝出谋划策,调剂大臣之间的关系,更对维护太子正统、遏制魏忠贤的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向高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崇祯初年,叶向高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

本    名
叶向高
别    称
福庐山人
字    号
字进卿 
号台山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福建福清
出生时间
1559年
去世时间
1627年
主要作品
《福庐灵岩志》、《玉堂纲鉴》、《苍霞余草》、《宫词》等
主要成就
安辽民通言路清榷税
官    职
内阁首辅
追    赠
太师
谥    号
文忠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