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骥德
王骥德的主要作品传奇《题红记》流传甚广,汤显祖曾将它与《紫箫记》相比
王骥德曾作杂剧5种,《男王后》、《两旦双鬟》、《弃官救友》、《金屋招魂》、《倩女离魂》等五种,今仅存《男王后》;传奇戏曲4种,一种;《双环记》有残曲见于《群音类选》。另《传奇汇考标目》别本著录有他的《天福记》、《题曲记》、《裙钗婿》、《百合记》,但未见其他戏曲录载,不知所据,亦未见传本。仅存《题红记》。《男王后》写临川王宠纳男色,两剧均不见佳。
王骥德其他著作有《南词正韵》、《声韵分合图》和诗文散曲集《方诸馆集》、《方诸馆乐府》二卷。《全明散曲》辑录其小令五十八首,套数三十二套。注释本《王骥德曲律》附录《方诸馆乐府辑佚》收小令六十一首,套曲三十一套。内容多为与歌女名姬的赠答。大多感情真切,形象鲜明,风格秀丽艳冶;而且安腔协拍,音律和美。如桂枝香·拟刘采春寄元微之,冯梦龙称之为“通篇婉丽”。倾杯赏芙蓉·寄中都赵姬,冯氏盛赞“雅艳不减《西厢》,其叶律处真是熟能生巧。” 曲论有《曲律》4卷,其戏曲思想集中反映在《曲律》中,《方诸馆曲律》主张既要重视曲律,也要注意内容与词藻。尤对南戏的作曲、演唱作了详尽的阐述。传奇《题红记》流传甚广,汤显祖曾将它与《紫箫记》相比。其校注《西厢记》“以经史证故实,以元剧证方言”(沈璟语),为后人提供了方便,在体例和标目等方面有自己独特处理,是流传至今的一个较好的校注本。
王骥德的“可演可传”之类的提法是从对戏剧基本特征的理解中伸发出来的,还专门论述了宾白和科诨问题
从现存的言论看,王骥德是当时戏剧家中能比较自觉地认识戏剧基本特征的一个,他的“可演可传”之类的提法是从对戏剧基本特征的理解中伸发出来的,与一般的艺术要求相比有着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曲律》的杂论中有一段论及戏剧形成、发展的札记,显示了王骥德对戏剧的总体认识和理解,在中国古代戏剧理论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为了让戏剧文学本可演,王骥德还专门论述了宾白和科诨问题,说宾白也要注意音调,做到“美听”,并且长短适度,避免“不达”,也要避免取厌于观众;科诨则应在掌握实际演出过程的节奏中巧妙穿插,或“博人哄堂”,或“令人绝倒”,以紧紧地吸引观众、调节演出为主要职责。总的说来,王骥德在戏剧文学剧本的“可演”问题上作出了比他的前人和同代人更多、更深刻的论述。沈璟强调的“可唱”,是“可演”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毕竟与“可演”还有着明显的区别。而更多的人的戏剧理论,不管优劣如何,常常与诗文辞赋的理论相混相溶。相比之下,王骥德的《曲律》表现出了更显著的戏剧理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