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苏观生的仕途坎坷,但为官清廉终于得到皇上恩惠器重

作者:苏观生

 

讲述苏观生的仕途生涯,并突出其为官清廉的高尚品格
苏观生三十岁时才为县学生员。崇祯七年(1634年),选送入国子监肄业。崇祯九年(1636年),出任无极县知县。因平反冤案,得罪上官,遂遭诬陷。他说:“我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奈我何!”人称“三不要老爷”。去官日,民为其立碑。
崇祯十五年(1642年),出任监纪参赞,总督范志完推荐说他有才干,朝廷晋升他为永平同知,监察军队的作战纪律。
崇祯十六年(1643年),苏观生被调为黄州知府,后改调山东登莱道,管天津卫水师。他为官清廉耿直,做官八年,没有余款,年迈的母亲,尚赖他人资助,才能维持生活。 
 

清军攻破北京后苏观生得到皇上恩惠重用参与处理军政大事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苏观生逃回南京,升任郎中,到苏州催收粮饷。
隆武元年(1645年)五月,清军攻下南京,苏观生逃往杭州。刚好唐王朱聿键到了,苏观生前往拜见。朱聿键和他谈话后十分高兴,和他一道乘船到了福建。观生和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两个一道拥立朱聿键做了皇帝,朱聿键提拔他为翰林学士,不久升任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开设了储贤馆,分十二科,招揽四方人才,由苏观生负责其事。苏观生发誓以清廉自持,也稍微有些文采、学识,不过当时他还没有什么名望。朱聿键因为他是老部下,对他的眷爱和恩惠超过了别的朝臣,短时间内就破格提拔他做了东阁大学士,参与国家军政大事的处理。
苏观生多次敦请朱聿键出兵,看到郑氏不能够大有作为,那里一切事权都被他们把持着,就请朱聿键奔赴赣州,谋划江西、湖广。朱聿键就决定让苏观生先过去。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乐活青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苏观生(?—1647年1月20日),原名时泽,字宇霖(一作汝临),乳名初七(其母生其与农历8八月初七),东莞人。明末大臣,弘光帝时,官至户部主事,清军南下,避兵至杭州,与郑鸿逵等人奉隆武帝(初袭唐王)入闽,隆武帝即位,拜大学士。隆武二年(1647年1月20日),清军攻破广州,苏观生自缢殉国。

本    名
苏观生
别    称
苏时泽、苏初七
字    号
字宇霖(一作汝临)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莞城
出生时间
1599年
去世时间
1647年
官    职
大学士
封    爵
建明伯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