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达海
1632年,达海奉皇太极之命对满文进行改正的工作
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命巴克升·达海改进满文,“治国书,补额尔德尼所未备”。自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满文后,因初创缺乏经验,同时,蒙古语和满语的语音又存在差别,因而无圈点满文有一亟待改进的问题。如字母数量不够,清浊辅音不分,上下字无别,字形不统一,语法不规范,结构不严谨,等等。史载:“十二字头原无圈点,上下字无别,故塔、达、物、德、扎、哲、雅、叶等字不分,如同一体。书中平常语言,视其文义,尚易通晓。至于人名、地名,常致错误。”皇太极谕达海曰:“尔其审度字旁加卷点。使音义分明,俾读者易晓。”达海承命寻绎,字旁加卷点。又以国书与汉字对音,补所未备,“于十二宇头正字之外增添外字,犹有不能尽者,则以两字连写,切成其切音,较汉字更为精当,由是国书之用益备”。
达海从五个方面对老满文进行了改进
达海对老满文进行了5个方面的改进。首先是为了便于教授和学习而编制了“十二字头”,即6个元音和辅音与元音拼成的复合音(相当于汉语拼音的音节)共131个。这就是“第一字头”,而“第一字头”内的各个音节分别与元音及辅音相结合所构成的音节,共11个字头,总合为“十二字头”。“十二字头”,基本包括了满文中的元音、辅音、特定字母以及其他音节。其次是字旁加各加圈点。例如,满语“aha'’(阿哈)为“奴隶”,而“aga”(阿戛)为“雨”。老满文中这两个字,既可以看成奴隶,也可以看成雨。达海把这个字旁加圈,确定为奴隶,而把这个旁边加个点确定为雨,这样“奴隶”和“雨”就区别开来了。第三,固定字形。这是对字母的书写形式加以固定,使之规范化。如在老满文中,元音u的词首、词中、词尾有10余种写法。新满文中,词首、词中、词尾基本上各有一种写法。第四,确定音义。改进字母发音,固定文字含义。老满文中,元音,。、u、u经常相互混用,辅音k、g、h书定时完全相似。在新满文中,°、u、u则加以区别,k、g、h的字形书写也各不相同。第五,创制特定字母。设计了10个专为拼写外来语(主要是汉语)的定字母,以拼写人名、地名等。
形成新满文
达海改进后的满文,后人称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这比老满文更为完善。满文的语法,名词有格、数的范畴,动词有体、态、时、式等范畴。句子成分的顺序是,谓语在句子最后,宾语在动词谓语之前,定语在被修饰词语之前。满文的书写顺序是从上到下,行序从左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