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金之俊是江南吴江人,字岂凡,明亡后降清,却仍任原官,生前备受顺治帝的信任

作者:金之俊

 

金之俊,万历四十七年进士,上疏建议蠲免京畿田租,被多尔衮采纳
金之俊,字岂凡,江南吴江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顺治元年(1644年)睿亲王多尔衮底定京师,命原明朝官员各安原职。金之俊上疏请求先蠲免京师附近甸民的田租以获得农民的支持,又说:“土寇有率众前来归降的,宜赦免他们的罪责。抓获首领前来献上的,应该按照功劳赏赐。接受安抚的民众,最好是编为保甲,使他们能够重操旧业。没有稳定职业的人,应该对他们重新安排。”不久又上奏举荐丁魁楚、丁启睿、线国安、房可壮、左懋泰、郝絅等人,又弹劾通州道郑军生活悠闲无为并且姑息纵容盗寇,三关总兵郝之润纵兵抢掠人民的财物,请求将他们罢官免职;并请求召京畿附近的巡按及监司以下的官员前来为新王朝效力,禁止满洲官役额外需要驿递人员和马匹的情况。摄政王多尔衮看了之后,全部采纳了他的建议。


顺治二年(1645年),因为京师的米价过高,上书清廷说:“如今大军已经直取江南,应马上设置漕运总督及巡漕御史前去赴任。南京已经安定下来了,应该恢复原来的漕运事业了。”清廷下诏迅速商议。于是金之俊又上疏言明漕政八事,并将奏疏下放给各部。不久被调任为吏部侍郎。
顺治三年(1646年),上疏请求酌定进士铨选制度。顺治五年(1648年),被授为工部尚书。顺治六年(1648年),请求归乡,加太子太保。顺治七年(1650年),又回朝任职。顺治八年(1651年),又调往兵部,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金之俊备受顺治帝的重用,累官至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顺治十年(1653年),调任为左都御史。上疏说:“审查犯罪之人,一定要按照法律行事,不宜将所有的人都牵连进去,导致无辜之人受连。”又上疏说:“各省的提学,按照常例应该是佥事道分别派遣。畿辅为首善之区,江南人才都汇集于此,这里的提学请在翰林官员之中挑选。”他的建议清廷都听取了。不久迁移为吏部尚书,被授为国史院大学士。
顺治十二年(1655年),金之俊病重乞求告老还乡,顺治帝不允许,并且派画工去他的府邸画像。顺治十三年(1656年),对诸大臣曰:“君臣之义,终始相维。你们今后不要总念着因年老而退休。你们忍心舍朕而去吗,朕又怎么忍心让你们告老还乡呢?去年金之俊的病非常重,朕遣人去给他画像。念他已老,惟恐不能再见了,所以不胜眷恋。朕所选拔的人,真想要和他们白首相依,实在不忍心分离啊!”金之俊哭泣而谢。顺治十五年(1658年),改为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假装你不曾亲吻她的脸”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金之俊(?-1670年),字岂凡,江南吴江八都(今苏州市吴江区)人。明末清初贰臣。茅坤之外孙。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明亡后降清,仍任原官。曾上疏摄政王多尔衮建议蠲免京畿田租,献策十不从十不从。金之俊曾劝降左懋第。董鄂氏死后,写有《孝献皇后行状》。累官至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傅。康熙元年(1662年)告老还乡。归田后,屡受施商余欺侮,患有膈症。康熙九年(1670年)逝世。

本    名
金之俊
字    号
岂凡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江南吴江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1670年
主要作品
《孝献皇后行状》
主要成就
上疏建议蠲免京畿田租,献策十不从十不从。
官    职
兵部侍郎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