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徐元文治吏主张是严格官吏的选拔,后来他受康熙帝之命专门管理史局,专心修史,遇到疑难问题会虚心求教,细心商榷,经常直到深夜

作者:徐元文

 

徐元文的吏治主张是严格官吏的选拔,凡是捐纳做官的人,任期满三年以后称职的给予升迁或转任,不称职的给予罢免

徐元文认为,吏治清明首先要严格官吏的选拔,清朝初年连年用兵打仗,国库已告贫匮,于是决定实行捐纳授官。规定凡是捐纳做官的人,任期满3年以后,称职的给予升迁或转任,不称职的则予以罢免。但是,却没有坚持实行下来。后来又规定3年满期,如果再有捐纳,则一律升迁转任。这样实行捐纳就造成了吏治腐败。那时各部寺院有数千名笔帖文书一类的小官,他们一致要求依照旧例捐纳当个州县官吏。徐元文极力主张不可以这样。有些人惧怕激成事端,主张让步,满员大臣也好言相劝。徐元文和他们争论了3天,他对同僚们说:"这事除此别无它法,若出了事,由我一人承当,决不连累大家。

 

徐元文受康熙帝之命专门管理史局,他不参与政事,专心修史,取来史局的人们所写的纪传稿,考订史实,参用诸家之说,以年为经以月为纬,亲自编辑,个人代表作有《含经堂集》《得树园诗集》
编修史书
康熙二十三年二月,康熙皇帝又命他专门管理史局,负责监修《明史》。当时,史局已建立5年,但修书未成。这时他既然不参与政事,于是便专心修史。他取来史局的人们所写的纪传稿,考订史实,参用诸家之说,以年为经以月为纬,亲自编辑。如果遇有疑难问题,就写信花钱请来熟知前朝典故的人,虚心求教,细心商榷,经常直到深夜。
个人作品
《含经堂集》
《得树园诗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情绪失控”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徐元文(1634年-1691年),字公肃,号立斋,江苏昆山人。徐乾学之弟。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第一,顺治帝称徐元文为“佳状元”,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十八年,出任修《明史》总裁,荐万斯同入史局。升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康熙称赞他:“徐元文为祭酒,规条严肃,满洲子弟不率教者,辄加挞责,人人敬畏。后人不能及也。”后任左都御史,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隔年,清廷为建立界碑,用汉、满、蒙、拉丁、俄五种文字将条约刻于碑上。刻碑汉文由徐元文根据《实录本》润饰写定,前有徐元文所写序言。《清朝通志》、《清朝经世文篇》、《中俄约章会要》所载即为徐元文汉文本,一共有六条。徐元文与其兄徐干学、徐秉义都是进士出身,很有名望,号称“昆山三徐”。顾炎武曾勖勉徐元文:“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弹劾徐乾学及其弟徐元文不法之事共十五款,被解职。闰七月二七日“惊悸呕血而死”,享年五十八岁。著有《含经堂集》、《得树园诗集》。

本    名
徐元文
别    称
徐公肃
字    号
字公肃 
号立斋
所处时代
中国清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江南昆山
出生时间
1634年
去世时间
1691年
主要作品
《含经堂集》、《得树园诗集》
主要成就
翰林院修撰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