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轼
据说朱轼宴请乾隆帝,只四盘两碗,极为简朴,从此"朱公席"风靡流行于民间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进士。由庶吉士改授湖北潜江知县,有惠政。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左都御史。雍正时,充圣祖实录总裁。行取授刑部主事,督学陕西。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怡贤亲王共治畿辅营田水利,蓄泄得宜,溉田六十顷。卒,谥文端。任浙江巡抚时,首创用"水柜法"修筑海塘,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后世。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朱轼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时所创。 轼工古文,学宗横渠,著有周易注解、周礼注解、仪礼节略、历代名儒循吏传等,《清史列传》及文端公集,并传于世。
朱轼是三朝元老,乃乾隆帝的老师,平日生活极为节俭,为人们津津乐道
帝师,皇帝的老师。帝,本文指的是清代为帝60年、创“乾嘉盛世”的乾隆皇帝,在这指的是乾隆皇帝的老师高安人朱轼。在高安,至今流传着和乾隆的故事。朱轼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担任大臣,是三朝元老。皇子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初入学,雍正命朱轼为师,在懋勤殿设讲坛,行拜师礼。朱轼对弘历的要求很严,连雍正也觉得过分了,就对朱轼说:“教也为王,不教也为王。”意思是说,对皇子,教育他做王,不教育他也做王,先生何必这么严格呢?朱轼答道:“教则为尧舜,不教则为桀纣。”意思是说,教育好他,就可以使他做尧舜那样的贤君,不教好他,就会成为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雍正见说得有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乾隆做了皇帝后,非常感激和尊重他的老师,曾亲自到高安来问候朱轼,朱轼用四盘二碗宴请皇帝,菜谱是:腊肉、肉皮、粉丝、闽笋四盘猪脚或冻鱼,肉圆子或薯粉圆子为二碗。这种筵席,一直在高安流传下来,人们称为“朱公席”。朱轼崇尚节俭,以南瓜接待地方官为母贺寿,除暴安良的故事,同样脍炙人口,《南瓜记》演唱其事。
朱轼在高安可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显赫人物,他字若瞻,号可亭,公元1665年生于高安村前艮下朱家的清贫人家。他从小聪敏勤学,7岁时,有人指木匠锯板,叫他作“八股文”的“破题”,他应声答道:“送往迎来,其所厚者薄也。”破题是八股文的开头部分,要为圣人立言,要提起下文,朱轼的破题从表面上看,讲的是锯板,送过去拉过来,使厚的木材变成薄板;从句里面的意思看,破题中活用了古人的话,也可理解为人情冷暖,随着地位情况的变化,深厚的友情也会变得淡薄,这就含有更多的哲理,为下文的展开铺了路,难怪族中长老称之为“千里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