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念孙
王念孙青年时期就已经造诣高深,对古书中文字的假借、声音的通转都深有体会
王念孙之父王安国,字书城,号春圃,雍正二年(1724年)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官至吏部尚书,曾延请戴震为念孙授读,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尽得其传,《清史稿》有记载:“初从休宁戴震受声音文字训诂,其于经,熟于汉学之门户,手编诗三百篇、九经、楚辞之韵,分古音为二十一部。于支、脂、之三部之分,段玉裁《六书韵表》亦见及此,其分至、祭、盍、辑为四部,则段书所未及也。念孙以段书先出,遂辍作。”年二十余,与李敦贾田祖晨夕过从,饮酒歌诗,质疑问难,又常与刘台拱、任大椿、程瑶田书札往来,研讨古学,阐发叔重,康成阃奥,翁方纲赠以楹联云:“识过铉锴两徐而上,学居后先二郑之间。”
可谓颇得其实,可见王念孙青年时所诣已如此高深。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年二十三,得江永《古韵标准》读之,始知顾氏所分十部,犹有罅漏,旋里后取三百五篇,并参改《楚辞》、《淮南子》、《易林》等书用韵,反复寻绎,始知江氏之书,仍未尽善,遂以已意重加编次,分古韵为二十一部。同时,对古书中文字的假借、声音的通转,都深有体会。
王念孙是一位语言学家,生平主要著作有《读书杂志》、《 广雅疏证 》、《道河议》、《河源纪略》等,他的儿子被人称“高邮二王”
主要著作
王念孙生平主要著述有《读书杂志》、《 广雅疏证 》、《道河议》、《河源纪略》等。
后世影响
其子王引之也是一位语言学家,人称“高邮二王”,又与戴震、段玉裁称为“段戴二王之学”。阮元称:“高邮王氏一家之学,海内无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