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孔广森是清朝著名的经学家,他勤奋好学,在文学和数学都有很高的造诣,一生著作非常多

作者:孔广森

 

孔广森在经学上精于《春秋》学和《大戴礼记》,是清朝著名的经学家,在文学和数学都有很高的造诣

孔广森“聪颖特达”(《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儒林二》),一生博涉群经,曾问学于著名经学家戴震、姚鼐,“经史训故,沈览妙解,兼及六书九数,靡不贯通”(《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孔广森》),是清朝著名的经学家,在文学和数学方面也造诣颇深。

 


孔广森在经学上精于《春秋》学和《大戴礼记》。《春秋》,为孔子所作之鲁国编年史,儒家六经之一。后来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相继为之作传,史称“三传”。三传之后,历代经学家均有为之训解者。孔广森通览诸家,认为“《左氏》旧学,湮于征南,《谷梁》本义汨于武子。王祖游谓何休志通《公羊》,往往为《公羊》久病,其余炎助、赵匡之徒,又横生义例,无当于经,惟赵方最为近正。何氏体大思精,然不无承讹率臆”(《清史列传》卷六十八)。于是,旁通诸家训说,兼采《左传》、《谷梁传》,择善而从,著《春秋公羊通义》十一卷,序一卷。是书以发明《公羊传》义例为主,对《公羊传》“公羊三世”、“三科九旨”等微言大义提出了不同于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的见解。例如,何氏把《春秋》十二公分为三世:隐、桓、庄、闵、僖为“所传闻之世”,文、宣、成、襄为“所闻之世”,昭、定、哀为“所见之世”。

孔广森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生平共著有《诗声类》十三卷,《大戴礼记补注》十四卷,《礼学巵言》六卷,《经学巵言》六卷,《少广正负术内外篇》六卷,《仪郑堂骈俪文》三卷

孔广森认为,《春秋》鲁襄公二十三年“云邾、畀我来奔”与鲁昭公二十七年云“邾、快来奔”,其文相同,宜划归同一世,故将孔子生后,即襄公二十一年(或二十二年)以断为“所见之世”。再如,何氏以亲周故宋,以《春秋》当亲王为“一科三旨”,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又异辞为“二科六旨”,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为“三科九旨”。孔广森则认为《春秋》上本天道,中用王法,而下埋人情,此为“三科”,所谓天道,一指“时”,二指“月”,三指“日”;所谓“王法”,一指“讥”,二指“贬”,三指“绝”;所谓“人情”,一指“尊”,二指“亲”,三指“贤”,此九者为“九旨”。此外,对何休《春秋公羊解诂》中的错失也做了许多裨损,以成一家之言。《清史列传》称其“皆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故能融会贯通,使是非之旨不谬于圣人”(《清史列传》卷六十八)。

代表作品
孔广森好学深思,才能解经心知其意。生平共著有《诗声类》十三卷,《大戴礼记补注》十四卷,《礼学巵言》六卷,《经学巵言》六卷,《少广正负术内外篇》六卷,《仪郑堂骈俪文》三卷。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吢,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孔广森(1751——1786),字众仲, 号撝约,又号巽轩。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九代孙。天资聪颖,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方十九岁即已高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孔广森年少入官,翩翩华胄,一时间世人争相逢迎,冀相缔交。然而其生性淡泊,沉心著述,不愿与达官要人通谒。后告养归乡,读书其间,不复出山。“旋遭家难,以父所著书为族人讦讼,将西戍塞外,扶病走江淮、河洛间,称贷四方,纳赎锾,父因之获宥。未几,居大母暨父忧,竟坐哀毁卒,年仅三十有五。”(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

本    名
孔广森
别    称
字众仲,一字撝约,号顨轩,堂名仪郑,以希追踪郑玄。
所处时代
清朝
出生地
山东曲阜
出生时间
1751年
去世时间
1786年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