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广森
孔广森是孔子第六十九代子孙,十九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最后由于祖母及父亲逝世,自己哀伤过度而死
孔广森,清朝学者。字众仲,一字撝约,号顨轩,堂名仪郑,以希追踪郑玄。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九代孙。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年十九岁中辛卯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出身高贵,少年得志,一时争与之交。然性淡泊自守,耽于著述,不登显贵之门。以养亲告归,遂不复出。以居祖母及父丧,哀伤而卒。广森性聪颖,尝从戴震、姚鼐受经学。经史小学,无不深研,尤精《公羊春秋》,多独到之见。擅骈文,论者以为兼有汉魏六朝初唐之胜。江都汪中读之,叹为绝手。著有《顨轩孔氏所著书》,有嘉庆二十二年曲阜孔氏仪郑堂刊,凡《春秋公羊经传通义》一一卷叙一卷、《大戴礼记补注》一三卷序录一卷、《诗声类》一二卷《声类分例》一卷、《礼学卮言》六卷、《经学卮言》六卷、《少广正负术内篇》三卷《外篇》三卷、《骈俪文》三卷。又《仪郑堂文集》二卷、《仪郑堂遗稿》一卷、《勾股难题》一卷、补注北周卢辩注《曾子十二篇读本》一卷。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一《儒林》二本传、《清史列传》卷六八《儒林传》下一本传、阮元《孔广森传》等。
孔广森擅长骈体文,兼有汉、魏、六朝、初唐之胜,江都汪中读后叹为绝手,孔广森是个非常自傲的人,他的书斋取名“仪郑”体现一代徽派朴学
其祖父孔传铎,系孔子第六十八代孙,袭封衍圣公。父孔继汾,官至户部主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孔广森十七岁时乡试中第,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二十岁时进士及第,官拜翰林院检计。孔广森年少入官,又系孔子后裔,“翩翩华胄”,许多人仰慕不已,“一时争逢迎,冀相缔交”(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全传·孔广森》),但他生性淡泊名利,耽于著书立说,不喜欢与各方达官显贵应酬往来,遂以养荣为由告回故乡,筑“仪郑堂”,闭门谢客,终日以读书著作为业。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其父孔继汾被族人讦讼,获罪西戌塞外,孔广森为救其父,带病奔走于江淮、河洛之间,“称贷四方”(《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孔广森》)。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孔继汾客死他乡,孔广森悲恸欲绝,哀毁过度,不久也离开了人世。享年三十五岁。
孔广森之父为戴震挚交,其兄为戴震女婿,彼此渊源颇深,因而曾经跟随戴震游历而得尽传其学,所以“经史训诂,沈览妙解,兼及六书九数,靡不贯通。”成为徽派朴学的传承者。又曾师从桐城姚鼐门下,被其师称作“以孔子之裔传孔子之学,虽康成犹不足以限之”。擅长骈体文,兼有汉、魏、六朝、初唐之胜,江都汪中读后叹为绝手!然而孔广森从不自足,在其居为书斋取名“仪郑”,表明自己“尽心慕康成,藉志宗仰马”的心意,体现一代徽派朴学大师一心向学、心无旁骛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