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郑国鸿家庭成员介绍,为了纪念郑国鸿修建了郑国鸿墓、三忠祠等

作者:郑国鸿

 

郑国鸿曾祖父、祖父、伯父、父亲、儿子、孙子、曾孙介绍
曾祖父郑智文,朝廷封赠武功将军
祖父郑恂,朝廷封赠武功将军
伯父郑廷松,官至镇筸千总
父亲郑朝柱,历任贵州守备和镇竿左营游击、贵州上江协副将
子郑鼎声
子郑鼎臣,官至浙江批验大使
孙郑锷,赐为举人,袭骑都尉,任七品小京官
孙郑銛,赐为举人,袭云骑尉
曾孙郑肇百、郑绮


纪念郑国鸿,修建了郑国鸿墓、三忠祠、“三总兵”纪念广场、傲骨亭等
郑国鸿阵亡后,道光皇帝挥泪下诏,诰授郑国鸿武显将军(正二品),依总兵赐恤。遵旨将其英灵运回原籍安葬。陵园陵墓前竖立螭首龟跌,碑高3.2米、宽1.35米、厚12公分,墓前为石坊,四周砌以石围墙等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三忠祠原为关圣庙启忠祠,清光绪十年(1884年)扩建,共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三忠祠碑,高2.17米,宽1.65米,共镌碑文1044字,记述当年三总兵抗英的英雄事迹。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6月7日攻陷定海。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英勇搏斗,浴血奋战六昼夜,毙敌1000多人。但终因城内弹尽,援兵不到,相继殉难。在晓峰岭山岗上,还可以见到古炮台遗址。旁边供着三尊神像,就是当年战死沙场的民族英雄葛云飞、王锡朋和郑国鸿。
“三总兵”纪念广场位于竹山顶,占地600多平方米,中央是由3把21米高的不锈钢宝剑组成的纪念碑。用将军红花岗岩雕塑的6米多高的三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像站立碑前,倚剑临风,神情坚毅,目视定海城,象征着誓死保卫国门的浩然正气。纪念碑的底座由1米多高的淡紫色花岗岩砌成,底座的北面是一组表现定海军民顽强抗击英国侵略者的青铜浮雕。
郑国鸿阵亡处在三总兵纪念广场南面的山腰处。
傲骨亭建在晓峰岭与竹山之间的山脊。为褒扬定海葛云飞、王锡朋和郑国鸿三总兵等先烈在二次定海保卫战中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激励后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成为祖国的脊梁,特建傲骨亭以励之。傲骨亭东面竖有傲骨亭碑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1种窒息旳疼、”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郑国鸿(1777年—1841年),字雪堂,凤凰县沱江镇人。因世代军功,18岁时承袭云骑都慰世职。1840年升浙江处州镇总兵。1841年1月,清廷下诏对英宣战。郑国鸿奉命与镇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一起将英军赶出海。9月26日下午2万英军、29艘英舰进攻击定海5千守军,时郑国鸿独守的城西南竹山门要隘,与英军血战六昼夜,击沉击伤英舰十余艘。炮台被破后将士用刀矛阻击敌军,65岁的郑国鸿将军,冲入敌阵挥刀连斩数敌,血染疆场,壮烈殉国。

中文名
郑国鸿
别    名
郑雪堂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回族
出生地
湖南凤凰县沱江镇
出生日期
1777年
逝世日期
1841年10月
职    业
浙江处州镇总兵
主要成就
保卫定海,与英军血战六昼夜
代表作品
《诗经疏义》《葩经括旨》《昌学崇源》
哀    荣
入昭忠祠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