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国鸿
郑国鸿从1803年到1841年多次调任,期间收复定海,逼退英军
1803年,拔补永绥屯守备,1815年调至湖北黄州协都司,1821年擢升湖北提标中军参将,1825年升迁广西平乐协副将,次年复调湖北竹山协副将并代理郧阳镇总兵,1830年调任浙江湖州协副将,60岁又调回湖南宝庆任协副将。楚督裕泰对郑国鸿倍加赞赏,说他是:“老将德高,才干出众。”上奏朝廷,竭力推荐。这样,1840年道光帝将郑国鸿提升为浙江处州镇总兵,调守边疆。郑国鸿时年63岁。前去赴任。
定海,三面环山,北有晓峰岭,俯瞰县城,岭陡绝,临海有间道;东为竹山门,滨海,港狭水深;西为九安门,山丛叠,去海远;南为道头,空旷无蔽,海陆往来之要道。
1840年4月,侵华军总司令乔治·懿律率领40多艘船和4000余名士兵开赴中围。6月,鸦片战争爆发。侵略军在广东、厦门分别遭到两广总督林则徐、闽浙总督邓廷桢的打击,于是改道北上。7月8日,定海失守。
1841年1月,清廷下诏对英宣战。郑国鸿奉命与镇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率领大军进驻定海,英军被迫撤出定海。此后,定海防务日益巩固,社会秩序逐渐恢复。
郑国鸿与英军在定海激烈战斗,使其惨败,成功保卫定海
9月中旬,对方将29艘舰艇聚集在定海洋面的黄牛礁一带。26日上午,舰船全部窜到离定海30里的横水洋,郑国鸿等立即集合队伍,勉励将士们坚决保卫定海,“城亡吾亡,不离定海半步”。是日下午,气势汹汹的英舰列成纵队闯入定海海面,稍后,侵略军头子璞鼎查指挥船舰突然向竹山门方向进发。郑国鸿负责防守要隘——竹山门。
9月27日凌晨,侵略军“皋华丽”号等4艘军舰窜入竹山门狭巷,向土城发炮猛攻,企图突破正面防线。郑国鸿率军与其恶战八九小时,击毙英军400余人,使其惨败而逃。但是敌我力量悬殊,且定海守军武器装备落后。三总兵以保卫定海为重,忍辱负重,动员将士们英勇杀敌,郑国鸿号召大家“与定海共存亡,同心协力,誓死保卫定海”。三大总兵进驻定海后,认真部署防务,通盘考虑战守,表现出与定海共存亡的决心。
至此,5天5夜,侵略军共发射1000多枚炮弹,仍无法攻下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