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王锡朋守护定海,浴血奋战,因敌我人数差距悬殊不幸战死,尸骨无存

作者:王锡朋

 

英军攻打定海,王锡朋英勇作战,奈何敌众我寡,被乱刀砍死
定海,三面环山,北有晓峰岭,俯瞰县城,岭陡绝,临海有间道;东为竹山门,滨海,港狭水深;西为九安门,山丛叠,去海远;南为道头,空旷无蔽,海陆往来之要道。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国政府于1840年4月动用了一支包括军舰14艘、运输船28艘、武装汽船4艘,共载炮540门、士兵4000人的侵华“远征军”,向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舟山民兵奋起抗战,终因敌强我弱而失败。6月7日英军攻陷定海,知县姚怀祥等殉职。1841年3月,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率兵3000进驻定海,英军退出。8月12日,英兵2万余人大举进犯定海,攻打竹山门,偷袭东港浦,进逼土城,均被守军打退。后来英军从这里和土城登陆,三总兵率众英勇搏斗,浴血奋战六昼夜,毙敌1000多人。但终因城内弹尽,援兵不到,寡不敌众,三总兵相继在竹山门和这里殉难。王锡朋先身士卒,左冲右突,杀敌无数。后来,英军大队逼进,部属亦先后阵亡,他不幸中炮,一腿折断,仍手刃蜂拥而来的敌军数人。最后,被英军乱刀砍死。

王锡朋死后被英军鞭尸,尸骨无存,道光帝赐他谥号“刚节”

当英军攻上晓峰岭后,找到王锡朋总兵的尸体,便在尸体上持刀乱砍,直至血肉模糊,辨认不清。道光皇帝得知王锡朋惨死的消息,为之动容,专门为他写了祭文,他是三总兵中牺牲最早的一位,也是唯一尸体没有找到的一位总兵,时年56岁。
道光在王锡朋死后,道光帝悲痛不已,按提督衔(从一品)在老家董庄祖茔安葬,并赐御碑,谥号“刚节”。
《清史稿·王锡朋传》
《清朝柔远记》
《宁河县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想念你那温柔舒畅的怀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锡朋(1786年11月5日—1841年10月1日),字樵慵,清朝将领,是鸦片战争时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著名民族英雄。初随杨遇春从征新疆,平准葛尔叛乱。后又参与镇压瑶民起义。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安徽寿春镇总兵。锡朋素骁勇,曾钦赐“锐勇巴图鲁”称号。鸦片战争爆发后,被调往上海吴淞口,协助江南提督陈化成抗击英军。1841年春率兵增援定海,九月底,他与葛云飞、郑国鸿协力御敌,固守城西晓风岭,血战6昼夜,部下将士伤亡殆尽。十月一日(农历八月十七),壮烈捐躯,表现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谥“刚节”。

中文名
王锡朋
别    名
王樵慵
国    籍
清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顺天府宁河县(今属天津市)
出生日期
1786年11月5日
逝世日期
1841年10月1日
职    业
总兵
主要成就
保卫定海,抗击英国侵略者 
著名爱国将领
谥    号
刚节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