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袁甲三对抗捻军,屡战屡胜,被赐予黄马褂,病中仍传授经验

作者:袁甲三

 

袁甲三对抗捻军,三战三捷,消灭多股捻军,被赐予黄马褂
咸丰六年(1856),袁甲三受命协助河南巡抚英桂剿办河南捻军。他先到归德(今商丘)召集旧部与捻军对垒,三战三捷,一举瓦解了捻军对亳州的包围。然后在燕家小楼歼灭捻军几万人,俘虏了捻军首领苏天福,只有张洛行一个人逃跑了。对此,朝廷特诏嘉奖,命以三品京堂候补。
后来张洛行又纠集溃散的捻军进攻颍州,失败后再度占领雉河集。咸丰七年(1857),袁甲三的军队先后消灭了王、邓、宋、姚几股捻军,杀死捻军首领李寅等100多人,被升任为太仆寺卿,赏戴花翎。胜保督师攻张洛行于正阳关,久不下,奏请袁甲三合剿,袁甲三令部将朱连泰、史荣椿攻韩圩,克之。
咸丰八年(1858),与胜保一起解固始之围,收复六安。史荣椿破捻军于铜山,斩其首领孙大旺。移军宿州,袭取王家圩,诛首领王绍堂等,乘胜收复七圩。七月,受命代胜保督办三省剿匪事宜。袁甲三令子袁保恒偕总兵傅振邦大破捻军于太和李兴集,歼毙数千,逐捻军出河南境,赐号“伊勒图巴图鲁”。
咸丰九年(1859)正月,与胜保意见不合,屡被上疏参奏,故被召回京,入觐,面陈军事。四月,上谕袁甲三为漕运总督。胜保因母亲病故回籍丁忧时,袁甲三被升任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实授漕运总督。
咸丰十年,他进军凤阳,屡战屡捷,朝廷嘉奖他调度有方,赐黄马褂。这年秋天,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王公贵族都逃到热河去了。袁甲三请求率兵北上,保卫北京,朝廷说临淮是南北要塞,没有批准。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袁甲三督军攻占捻军坚守三年的定远县城,并派兵与多伦阿部同取庐州城。袁甲三知道自己带领的军队不是嫡系,又无用人和筹饷的实权,与自成一派的湘军、皖军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他虽然屡战多胜,但寿州失陷仍有诬言上达。这使他处事更加谨慎,长子袁保恒作战勇敢,就从不准他与别的将士争功。

袁甲三积劳成疾,病种传授对抗捻军的方法,病逝后谥端敏
多年戎马生涯,袁甲三已积劳成疾,全身麻痹。他先请假休养,后病势剧增,又请开缺回籍。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但是所下谕旨却说:“前因寿州失陷,袁甲三与翁同书共办一事,且有督办军务之责,降旨交部严加议处。维念该大臣督办安徽军务三载,时值艰危,竭力支持,一切尚属稳练,该部所议袁甲三应得革职处分,著(着)加恩宽免”。
袁甲三住在陈州(今淮阳县)家中养病期间,捻军两次进攻陈州。当时袁甲三的病已非常严重,他就在病榻上向守卫陈州的将吏传授破敌方法,结果捻军两次进攻陈州都没有成功。同治二年(1863)六月二十四日,袁甲三病故,享年五十八岁。同治皇帝赐谥号“端敏”,葬于淮阳西关并设专祠祭祀,后又在他率兵作战过的临淮、淮安建专祠。有《端敏公遗著》传世。
淮阳袁甲三墓,属“悬棺”。尸体于“文革”期间被红卫兵从墓中“请”出示众,墓中随葬品,据说被村民换回十三台手扶拖拉机。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单手护膝,一个人在角落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袁甲三(1806~1863.8.8)字午桥,谥号“端敏”,袁耀东次子,是项城袁氏家族中第一位以科举功名(进士)入仕的人,也是第一位官居一品的朝廷大员,为袁世凯叔祖。最高官职是漕运总督兼江南河道总督,提督八省军门。因为他的功劳,曾祖父袁志恭、祖父袁九芝、父亲袁耀东,都被朝廷追封为一品。母亲郭氏、原配妻陈氏、续妻陈氏也都被追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本    名
袁甲三
别    称
袁午桥,端敏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河南项城
出生时间
1806年
去世时间
1863年8月8日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