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丁宝桢治蜀十年,有功,被追赠“太子太保”,人称“丁宫保”,由是称其爱吃的炒鸡丁为“宫保鸡丁”

作者:丁宝桢

 

丁宝桢由于戍边有功被封为“太子少保”,时人称“丁宫保”,又因为他本人爱吃炒鸡丁,因此为之起名“宫保鸡丁”

关于宫保鸡丁的来历,一般认为和丁宝桢有关,有三种传说:
一说: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他由于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二说:丁宝桢来四川,大兴水利,百姓感其德,献其喜食的炒鸡丁,名曰“宫保鸡丁”。
三说:丁宝桢在四川时,常微服私访。一次在一小肆用餐,吃到以花生米炒的辣子鸡丁,叫家厨仿制,家厨以“宫保鸡丁”名之。

 

丁宝桢在蜀地任职十年,颇有建树,清廷在其死后追赠其为“太子太保”,由是称他发明的菜为“宫保鸡丁”以纪念之
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据《中国历代职官词典》上的解释,明清两代各级官员都有“虚衔”。最高级的虚衔有“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上面这几个都是封给朝中重臣的虚衔,没有实际的权力,有的还是死后追赠的,通称为“宫衔”。在咸丰以后,这几个虚衔不再用“某某师”而多用“某某保”,所以这些最高级的虚衔又有了一个别称——“宫保”。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如上文所说,“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他发明的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也算是对丁大人的纪念了。
时过境迁,很多人已不知“宫保”为何物,就想当然地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虽一字之差,但却改变了纪念丁宝桢的初衷。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别忘了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道光二十五年迁往平远州进修,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丁宝桢是洋务运动重要成员,官至四川总督,曾诛杀骄纵不法的大太监安德海。去世后赠太子太保,谥文诚,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

中文名
丁宝桢
别    名
丁稚璜
国    籍
中国(清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贵州平远
出生日期
1820年(清嘉庆25年,道光元年)
逝世日期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
职    业
四川总督
信    仰
佛教
主要成就
创设四川机器局、改革盐法 
维修都江堰、诛杀安德海
代表作品
《丁文诚公奏稿》
追    赠
太子太保
谥    号
文诚
典    故
宫保鸡丁
性    别
官    职
一品大员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