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璟
何璟连上奏疏,爱国护民,抵御外敌,打击英军嚣张气焰
1816年(嘉庆21年)生於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榄。祖父何文明;父亲何曰愈;生有两子何耀章和何翰章。
1833年(道光十三年)以监生资格参加顺天乡试。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癸卯科第十四名举人。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中进士,殿试居二甲第五十三名,选翰林院庶吉士。
1850年至1853年(道光三十年至咸丰三年)授翰林院编修。
1852年(咸丰二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
1853年(咸丰三年)以记名御史授江南道监察御史。
1857年(咸丰七年)十一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但向侵略者屈膝求和的广东巡抚柏贵不仅未受谴责,反得署理总督,一时间舆论大哗。
何璟上疏,请求籍没叶名琛家产,并将柏贵从重治罪,以平民愤。
英军在广州过冬后,陆续北上大沽口,清廷仓惶失措,何璟连上八道奏疏,说明战守要略。
认为天津和上海是战略要点,应多筑碉楼、墩台,安列炮位,在港口埋下木桩,多派兵丁守护,严禁民船出海。
并建议组织沿海百姓、调集弁兵、民团抵御外敌。练舟楫、利器械、备火攻。命英人限期退出省城,不遵则督师进剿。
还主张把英国与法国、美国、俄罗斯等区别对待,准许正当商业往来,以集中打击英军的侵略气焰。
何璟面对英法联军,主张分点割据,不畏权势,清正廉洁
1858年(咸丰八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何又多次上折,主张在天津、上海等海口加强防守,而在广东发起进攻,认为这样就可迫使英人回救香港,天津英 船将不击自退,气馁求和。
1859年(咸丰九年)五月升户科给事中。
1860年(咸丰十年)转工部掌印给事中。针对各部官员升迁的弊端,主张应先补资深者; 按劳绩保举,以改变外重内轻局面,稍遏奔兢之风。其建议被采纳实行。
1861年(咸丰十一年)三月,何璟记名以道员用,九月,出任安徽庐凤道。
1862年(同治元年)入曾国藩军总办营务处。
1863年(同治二年)署安徽按察使。
1864年(同治三年)江宁克复,因功加布政使衔。九月实授安徽按察使。十月兼署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