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成基
熊成基毕业于安徽省武备练军学堂,后分配在新军第九镇任炮兵排长,安庆起义失败后逃往东京
1902年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后入南洋炮兵学堂,毕业后分配在新军第九镇任炮兵排长,后调任安徽新军混成协马营和炮兵队官。曾参加安徽岳王会和江浙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1907年在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后,岳王会决定再次发动起义,他被推为起义总指挥,1908年冬,清廷令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集结安徽太湖举行秋操,适又逢光绪、慈禧相继死亡,即趁机发动安徽新军起义,失败后逃往东京。
1910年回国,又往东北进行革命活动。1910年1月,熊成基谋炸清廷考察海军大臣载洵和萨镇冰,因臧冠三贪利告密,1月30日,熊成基被捕。狱中,熊自书供词:“我今日早死一日,我们自由之树早得一日鲜血;早得血一日,则早茂盛一日,花方早放一日。”1910年2月27日,曾组织过安庆起义的熊成基在临刑前说,“今生已矣。我死,愿中国之富强日进一日,庶几瞑目矣。”
安庆迎江寺西一个专为纪念安庆马炮营起义的烈士熊成基、范传甲而专设的祠堂,是国内惟一的辛亥革命纪念专祠
在安庆迎江寺西,坐落着一座纪念专祠。当地人都知道,这是为纪念领导安庆马炮营起义的烈士熊成基、范传甲而专设的祠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这也是目前国内惟一的辛亥革命纪念专祠。
熊范二烈士专祠位于沿江东路150号。原建筑为4进3殿,今存3进3殿。专祠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单檐坡顶式建筑,面积约1945平方米。前殿1楼1底,辟有3门,正门镶嵌着汉白玉石门额,上刻七个遒劲有力的楷书“熊范二烈士专祠”,石额边缘浮雕云纹。左右两侧门额分别楷书“铭勋”、“建绩”。面阔20米,进深11米,殿后东西上下两侧筑长廊。经前殿穿过天井拾级而上,可至后殿广嗣殿。专祠前身系慈云阁,始建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建为英果敏公(英翰)祠。民国元年(1912),安徽省都督府将英翰祠改建为熊成基、范传甲二烈士专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