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荣廷
陆荣廷自幼孤苦无依,加入三点会打击法军,以反清复明为口号
陆荣廷童少孤哀,颠沛流离,17岁至35岁度过绿林游勇生涯19年;36岁至52岁任清朝武官16年;53岁至66岁,任民国的都督、督军、两广巡阅使和广西边防军务督办等,前后共14年。他一生的社会活动,拟概括为有功、无罪和有过等三方面来探讨。
论“有功”
(一) 喋血关外,盗亦有道。陆荣廷的叛逆思想,产生于中法战争及以后的罢兵被遣。他被扔出了唐景崧的先锋营重又流离失所后,就加入三点会的反清秘密组织,广结游勇,以打劫法国侵略者为目标和以反清复明为号召,在中越边境活动,奉行“盗亦有道”的宗旨。他读书很少,却力求在先贤们的明训中寻找做人的模式,讲义气,诚实笃信,气量宏达,很有人缘。在绿林中,严守三不抢主义:一不抢中国人,二不抢穷苦人,三不抢驻地附近人。由于他所劫皆外人,不自残同胞也,众呼为义盗。因此,慕义者渐来归至数千人,在中越边境团成旅,俨然为一独立王国,专与法人为敌,角逐将近十年,大小数十战,法帝国主义损失惨重。单以陆荣廷个人一次在越南溃科就亲手打死法国兵23人,抢劫财物无数,如果算起他手下的五千部众的战斗威力,给法帝国主义的重创是不言而喻的。
法帝国主义者穷于应付之后,一边勒碑悬赏缉拿陆特宋,一边胁迫清政府逐陆荣廷出中越边境,并严加制约。此举足以说明陆荣廷的游勇使法帝国主义者觊觎中国边疆的企图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使中国南疆免遭帝国主义蚕食的威胁,其功绩当不可磨灭。
当然,他们啸聚的人数愈众,需要的给养愈多,专门打劫法人是否足以维持生活?那么以“劫富济贫”的匪徒行径来维持生活,或不可免。而陆荣廷讲义气,守信用,他身在绿林,主张盗亦有道,对部下以“军法勒之”,虽有劫富之行,也无损于这个传奇式人物的形象。
陆荣廷宣布独立讨伐袁世凯,鼓舞士气,使百姓安居乐业
(二) 讨袁之役,功在民国。唐继尧、任可澄、蔡锷、戴戡联名宣告独立的日期是在1915年12月25日,当时四川将军陈宦统率北洋军武祯祥、冯玉祥、李炳芝三个旅和四川军周骏、刘存两个师,迎击蔡锷率领入川作战的三个护国军。1916年1月15日,袁世凯又命令虎威将军曹锟督师入川,以猛虎扑兔之势扑向云南。川军统领杨起元于2月23日,率军偷渡金沙江,夜袭摩鱼乍,已由江铎进抵芝麻口。滇桂边境的龙觐光于3月9日占领剥隘,进展至个旧、蒙自、土富州。在云南方面讨袁进军,寡不敌众,四面受敌之时,陆荣廷于3月15日宣布独立讨袁。姑无论他的讨袁动机,但就事实而言,陆荣廷讨袁之后,其不可磨灭之功绩有三:鼓舞入川作战的护国军士气,提高必胜信心;使滇黔军事处境危而复安,使西南各省反帝民气提高;打击北洋军将帅,使冯国璋等逼袁世凯取消帝制。广西独立实是射给袁世凯毙命的一弹。诚如李宗仁在《我与中国》说到讨袁之役:“广西耀武上将军陆荣廷揭橥义旗,响应云南独立,而护国战役中南北优劣之局,因此顿形改观,此举实为洪宪帝复亡,护国运动胜利之关键。”因此,时人无不赞成大总统黎元洪授予陆荣廷“再造民国勋位”及“一等大绶嘉禾章”的殊荣。
(三) 可贵的安定局面。人民要求安居乐业,历史上的治、乱、分、合,往往反映了人民的好恶。
陆荣廷给老百姓留下的好印象,在于他平靖广西,结束了清末匪盗横行、地方扰攘。民不聊生的混乱局面,并且开创了民初十年老百姓基本上能够过着和平安定的生活局面;他下野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粤军入桂,老百姓对陆荣廷的失败,本无是非好恶,可是广西易旗之后,客军没有治桂的本领,无法收拾残局,反而纵兵殃民,想起“民十兵”,岂止令人不寒而栗!在陆潭的废墟上又不能建立其符合民心的国家机器,却换来军阀蹂躏和自治军的大混乱局面,祸乱频仍,几无宁日。有如此鲜明的对比,老百姓对陆荣廷自然发生好感。他死后,遗体运至南宁,停棺于镇宁炮台下的六公祠,历时一月,运回武鸣。棺材一来一往,老百姓都自动举行路祭,每天前往六公祠吊丧的络绎于途,还有来自外省和越南、港澳的。老百姓报以陆荣廷的荣哀,比同中法战役的胜利名将冯子材在南宁逝世、开吊、出殡时万民哀悼的情况一样。他们异口同声说:“陆荣廷统治广西十年,没有什么对人民福利的建设,只是使百姓不受兵灾匪患,能够安居乐业,与民无扰。他下野后,兵灾匪患纷至沓来,累得老百姓没一日安宁。”这就是老百姓对陆荣廷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