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蓝天蔚胸怀革命壮志,一心救国,但壮志未酬,为国捐躯,魂归中原

作者:蓝天蔚

 

蓝天蔚刚刚组建的鄂西联军兵力单薄,为国捐躯,魂归中原
蓝天蔚在鄂西的斗争,得到孙中山先生的关心和支持。按照孙中山的指示,蓝天蔚在与北洋军阀展开斗争的同时,仍努力做好西南方面的工作,期望西南各军“翻然憬悟,共成会师盛举”。当时蓝天蔚的部队驻扎在四川万县、夔州(今奉节)、巫山一带。
1920年夏秋之间,四川爆发了川、滇、黔军阀间大规模的内战。10月,正在重庆准备召开国会和组织军政府的李烈钧等国民党议员175人被逐出四川,蓝天蔚率鄂西靖国军退驻湖北恩施、鹤峰一带。10月27日,孙中山针对当时西南局势,在沪给蓝天蔚去函,指示:“川事已不可收拾”,“正宜协集各省涣散之力,为一巩固团体,以助湘中民党,统一湘省,确定根基,然后用湘力以扫除游勇,以统一两广”。蓝天蔚遵照孙中山的布置,将分散在川、鄂、湘边界的各支分散的护法武装力量统一起来,组成鄂西靖国联军。接着,蓝天蔚率鄂西联军进入湘西,欲与李烈钧、朱培德、杨益谦部以及湘西民军林修海等会合。但是这期间湖南的局势发生急剧变化;倾向孙中山的程潜一派将领失败。11月,蓝天蔚被迫率鄂西联军退据鄂西一隅。
1920年11月28日,孙中山由沪到达广州,在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准备兴师北伐。孙中山任命蓝天蔚为鄂西联军总司令。蓝天蔚心情振奋,积极配合孙中山“分道出兵,西南联军东下,会师武汉”的战略决策。然而,这时鄂西的情况发生变化。北洋军阀大军压境,企图消灭鄂西联军。加之联军粮食紧缺,在这种情况下,“公知川援不可恃,与其坐而待亡,曷若伸义而死!”蓝天蔚被迫孤军东征。
1921年1月,蓝天蔚率鄂西联军向盘踞在长江上游的北洋直系军阀孙传芳部发起总攻击。鄂西联军分三路东下,蓝天蔚任胡廷翼为中路指挥官,率所部及易继春、关克威、孙彬各部,并豫军之一部由大支坪、野三关从正面进攻宜昌,任颜德胜为左翼指挥官,率所部由建始以东进取宜昌后方;任吴醒汉为右翼指挥官,率所部由鹤峰、长乐进攻宜都;任王安澜为总预备队指挥官,率所部为各路策应;以李化民及湘军张学济两部镇慑后方;蓝本人亲赴前线督战。联军前敌迭获胜利,但是,狡猾的北洋军阀用巨款买通了鄂西一带的土匪,这些号称“神兵”的土匪在后方大肆烧杀抢掠,袭击联军,刚刚组建的鄂西联军兵力单薄,在敌军的前后夹击下终遭失败。
 

蓝天蔚亲往板桥川军营地进行谈判交涉,胸怀革命壮志,一心救国,但壮志未酬

蓝天蔚率领部队约万余人往四川方面撤退。当联军撤至川鄂交界处嵩坝一带,突然遭到与北洋军阀勾结的川军阻截。时值隆冬,朔风刺骨。三军衣着单薄,军中无半日之粮。前有川军堵截,后有北军追击,形势万分危急。面临此状,蓝天蔚悲愤仰叹:“蜀为举义之邦,乃吾友也!何可操同室之戈!”为了挽救全军的生命,蓝天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拒绝了将士们的劝阻,亲往板桥川军营地进行谈判交涉。而对方早有预谋设下圈套,蓝一到即被扣留,先幽禁于夔州,后押往重庆。
1921年3月31日,蓝天蔚在重庆遇难,时年44岁。蓝天蔚胸怀革命壮志,一心救国,但壮志未酬,终于离开了人世。消息传开,三军同悲,“一时士民咸为泣下”。蓝的部下黄申芗曾赴广州哭告孙中山。黎元洪重任总统后,北京政府以蓝天蔚护法捐躯,开复原有官爵,追赠陆军上将,从优抚恤,并将蓝夫蔚生平事迹宣付国吏立传。1923年6月10日,北京政府在京师湖广会馆为蓝天蔚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蓝天蔚的遗像四周摆满了花圈和挽联,其中有幅挽联写道“威名与黄克强、蔡松坡并峙,共和争铁血,后先炜碧各千秋。”以表彰蓝天蔚的革命功迹。人们还在他的遗作中见有“此生端为国家来”之语,充分表达了蓝天蔚为国为民的革命壮志。
1928年,蓝天蔚的遗体归葬武汉,灵枢先厝于武昌大东门外长春观,后公葬于卓刀泉伏虎山麓。蓝天蔚的陵墓矗立着白色方柱形纪念碑,上写:“陆军上将蓝公天蔚之墓”。章太炎曾写有墓志铭,陵墓四周以白玉栏护围。解放后,湖北省政府曾给予修整。“文革”中墓被毁,1981年省人民政府重新修复,现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蓝天蔚的三弟蓝文蔚,蓝文蔚有一个后人蓝懿芳女士,嫁予王氏,移居台湾,育有三男三女。蓝文蔚的独子蓝维中送去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一次与美军的激烈空战中,壮烈牺牲,血洒朝鲜国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寸断的感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蓝天蔚(1878—1921),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民主革命家,湖北武汉人。早年加入张之洞的新军,1902年,经张之洞推荐,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与同时期留学的吴禄贞、张绍曾并称“北洋士官三杰”。归国后,蓝天蔚组织长沙日知会,宣传革命派思想。1907年4月,蓝天蔚赴奉天,在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手下任职。1910年,奉东三省总督锡良之命,赴日本考察军事,入陆军大学校学习。归国后,任第2混成协协统,驻扎奉天北大营。1911年10月,蓝天蔚、张绍曾、吴禄贞准备在直隶省永平县举行的永平秋操中举兵。但随着武昌起义爆发,秋操中止,计划变更,他们发起滦州兵谏,向清政府提出宪法制定、责任内阁制实施等要求的声明。但是,蓝天蔚遭到清政府及袁世凯的严厉追究。吴禄贞被刺客暗杀,张绍曾被迫下野。此后,蓝天蔚被革命派推举为关外革命军大都督,率军策划驱逐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未成,逃往上海。此后,蓝天蔚继续担任关外军政府大都督,从事革命活动。中华民国成立后,蓝天蔚加入黎元洪领导的民社,疏远掌握大权的袁世凯。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1914年被投入监狱,经参谋次长陈宧斡旋而获释放。1915年12月护国战争爆发,蓝天蔚率湖北独立军起义,遭到失败。1916年,赴奉天省,策划驱逐奉天督军张作霖,但因事机泄露而失败。1921年5月,为响应孙中山的北伐,在湖北省组织鄂西联军。1922年1月,遭孙传芳击败,逃往四川省。随即被川军指挥官但懋辛逮捕。在护送前往重庆时,蓝天蔚开枪自杀身亡。

中文名
蓝天蔚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湖北武汉
出生日期
1878年
逝世日期
1921年
职    业
军事将领
毕业院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主要成就
北伐军第二军总司令
季豪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