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天蔚
蓝天蔚滦州兵变,誓扫帝制,而清廷却使出了一箭双雕的毒计
1911年,清王朝准备于6月在永平滦州一带举行秋操演习。蓝天蔚与吴禄贞、张绍曾在一次秋操准备会议上见面,三人秘密商议:“乘此秋操,新军实弹射击,先将禁卫军扫清,再整军入京,密约武汉同时举兵,使清廷首尾难顾,一举灭之。”
正当北方的新军准备在秋操演习时发动起义之际,湖北的革命党人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领导下也正在抓紧筹划起义。南北两方革命党人联系后,决定“待北方秋操进行后,南北两方同时举事。”然而,一系列突发事件促使湖北党人提前发动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首先发难,打响了摧毁清王朝的武装起义的第一枪。“霹雳一声,举国震动”,辛亥革命终于爆发了。惶恐万分的清廷风闻秋操新军革命计划,深恐肘腋之下的北方新军群起响应,慌忙下令停止水平秋操,阻止新军的集中,并将禁卫军撤回北京防护京城。
1911年10月24日,蓝天蔚和张绍曾等屯兵滦州,联名电奏清廷,提出“请愿意见政纲十二条”,要求在当年之内“立开国会”,由国会起草制订宪法,“君主不得否决之”,“特赦擢用革命党人”等。这个电报名为“兵谏”,其实是一道最后通牒,威胁清政府要把多年来拖延未办的大事在两个月内全部办完,如果敢道半个不字,他们马上杀奔北京,绝无讨价还价之余地。在清王朝与革命军生死搏斗的关键时刻,手握重兵的蓝天蔚、张绍曾等高级将领提出这样的政纲,不啻是给清王朝迎头一棒,迫使清王朝不得不下罪己之诏,颁布“重大信条十九条”,完全接受了这个政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滦州兵谏”。
接着,吴禄贞部又阻截了清政府运往武昌前线的军火,清廷的最高统治者更加焦虑不安。为了稳住“士官三杰”,以防不测,清廷使出了一箭双雕的毒计,令吴禄贞脱离第六镇本部前往滦州“宣慰”。吴禄贞到达滦州后,吴、张、蓝秘密筹划,以滦州张部为第一军,奉天蓝部为第二军,保定吴部为第三军。一军奔丰台,三军赴长辛店,二军出山海关策应,三路直逼京津,一举推翻清王朝。但是,他们的计划被告密了,清廷将停放在滦州及奉天的全部车皮秘密调往北京,原订的运兵计划遭到破坏。1911年11月7日,吴禄贞不幸被暗杀于石家庄,起义未能照计划进行。 横戈跃马 辽沈举义 屡遭挫折,挚友被难,并没有使蓝天蔚心灰意冷,怯步不前。为了推翻清王朝在东北地区的反动统治,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蓝天蔚在东北三省继续开展斗争。
自蓝天蔚领导东三省起义以来,当局极为震动,只因东北是满清王朝的“祖宗发祥之地”
1911年11月6日,省城的同盟会骨干分子,如张榕、徐镜心、左雨农、陈干、商震等人集合在蓝天蔚的驻地北大营进行密谋筹划。大家共同推举蓝天蔚为关外革命军讨虏军大都督,作为关外革命军政府的领导人,计划于中旬驱逐清朝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宣布奉天独立。同时成立了革命的外围组织联合急进会。在省城的革命党人,会后分赴庄河、复州、营口、海城、辽阳、宁远、铁岭、开原、安东、凤城等地,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1911年11月12日,按革命党人原计划,在谘议局召开奉天各界和各自治团体大会,蓝天蔚布置他的部下从北大营开进城内,准备大部分兵力进城后,占据总督署及重要库房。然而出乎蓝的预料,炮兵竟将炮口指向谘议局。这时蓝天蔚得知起义计划已被他手下的一个营长李和详告密,赵尔巽已调张作霖的旧军巡防队入城镇压革命。1911年11月14日,清廷撤销了蓝天蔚的协统职务。
蓝天蔚的行动受到严密监视,处在十分危急之中,他的住所四周侦卒密布,几乎使他不得脱身。后来,他在友人蒋百里、伍祥祯的帮助下,避开监视,易衣遁至大连。
蓝天蔚到大连后,在南满铁路的日本旅馆中所设的秘密机关内设立总指挥部,代表关外革命军政府与奉天省内各地革命力量联系,积极筹划全省起义。当时,大连是日本的租借地,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向日本外务大臣内田康哉报告:“蓝天蔚刻下正在大连,自称关外临时都督,已与复州、庄河、凤凰厅及辽中等地互通声气,准备举事。”
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1911年11月26日,东北各地的革命组织、革命团体发动起义,柏文蔚、商震、方刚、刘乾等正式举天蔚为中华民国军政府临时关东大都督。蓝天蔚发布起义檄文,宣告:“武昌起义之后,全国响应,本都督奉军政府命,筹谋恢复关东一带,已经一月有余。一切布置,均臻完备。义师到处,行动文明,联合同胞,恢复关东三省,共图推倒清政府,辅助军政府,建立共和民国。”号令一下,革命的烈火迅速燃遍东北三省。
东北是满清王朝的“祖宗发祥之地”,自蓝天蔚领导东三省起义以来,当局极为震动。清廷一方面增调兵力,拼命镇压东北各地的起义军;另一方面勾结日本政府,破坏大连革命指挥机关,抓紧搜捕蓝天蔚等革命党人。面对这种形势,为了使东北地区的革命斗争继续发展下去,取得最后的胜利,蓝天蔚决定亲赴南方,以取得对这一地区斗争的支持。1911年11月底,蓝天蔚由大连乘船经烟台前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