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于右任兴办教育、兴修水利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时刻盼望着祖国统一

作者:于右任

 

于右任自己出资修建学校,并以父亲的名字命名表达对父亲的敬意

新三中学便是今天坐落于岳池县凤山脚下的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的前身。
清朝末年,很多陕西籍人士纷纷南下四川经商,于右任先生的父亲于新三也随乡人来到四川,选中了民风淳朴的岳池经商,其父亲曾与人在岳池县城开当铺近二十年。于右任先生也就在岳池度过了他的童年,对岳池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民国28年(1939年),热爱教育事业的于右任斥资3500银元,选中岳池县城西门外土观寺修建一所中学,并以父名“新三”作校名,自己任校董事长。于先生把学校命名为“新三中学”,既有对父亲的敬意,还有他希望学生成为“三民主义之战士、顶天立地之完人”的双层含义。
于右任先生给新三中学题的校训是“以学报国”。
于右任先生给学校撰写的校歌是:
凤山特秀,蔚起人文,光分星野接西秦。
为三民主义之战士兮,为顶天立地之完人。
德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于右任因病重无法讲话,导致去世前未能留下遗嘱

1964年8月中旬,于右任因病住院。9月的一天,于右任的老部下杨亮功到台北荣民总医院去探望他。于右任很高兴,但由于病重及喉咙发炎,想讲的话又无法讲出来。杨亮功于是拉着他的手问道:“院长有什么事情吩咐我?”于右任略思片刻,伸出一个指头。杨亮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于右任又向杨亮功伸出三个指头,杨亮功猜测了几个答案都被于右任摇头否定了。杨亮功只好说:“院长,等你身体好一些后,再来问你刚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行不行?”于右任点了点头。此后,于右任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并陷于昏迷。1964年11月10日晚上8:08,于右任与世长辞,终年86岁。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人们便把他的《望大陆》一诗,当作他的遗嘱。遗体被埋葬在台北最高的大屯山上,并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顶峰(我国东南诸省最高峰)竖立起一座面向大陆的半身铜像。玉山山势险峻,4米高的铜像和建材全是由台湾登山协会的会员们一点一点背负上去的。于右任终于了却了登高远眺故土的心愿。
一个指头、三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一直是一个谜。后来,资深报人陆铿觉得应该这样去理解于右任的“一个指头、三个指头”:将来中国统一了,将他的灵柩运回大陆,归葬于陕西三原县故里。
“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这是人们对先生的评价。位于三原的故居和那株三百多年的老槐树也在深深的感念先生。
于右任青年时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立下卓越功勋;他积极倡导国共两党合作,兴办教育、兴修水利,是真诚的爱国者;他是南社早期的诗人,一生写下诗词近900首,著有《右任文存》、《右任诗书》等;他还是著名书法家,创立了“于体”书法艺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灬花谢丶谁哭泣”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中文名
于右任
外文名
yu you ren
别    名
伯循、骚心、太平老人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三原县东关河道巷
出生日期
1879年4月11日
逝世日期
1964年11月10日
职    业
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毕业院校
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
信    仰
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 
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 
上海大学校长,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 
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
代表作品
《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
祖    籍
陕西泾阳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