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长孙晟利用内部矛盾分化突厥,与突利可汗结盟,了解突厥山川地貌,以夷制夷,激化突厥内部矛盾,从而无力再侵大隋

作者:长孙晟

 

长孙晟获取突厥敌情,利用内部矛盾分化突厥,与突利可汗结盟,了解突厥山川地貌
开皇二年(582年),突厥向大隋出兵,长孙晟就给隋文帝上了一道奏疏。他说,突厥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分裂。当时,突厥分为五大可汗,分别是沙钵略可汗、第二可汗、阿波可汗、达头可汗和突利可汗。长孙晟说,在这五大可汗中,达头可汗、阿波可汗和突利可汗都与沙钵略有矛盾。

既然他们彼此有矛盾,那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内部矛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长孙晟为什么对突厥的事情那么清楚呢?因为当年送千金公主和亲的时候,他就是送亲使团的副团长。到了突厥后,沙钵略可汗对其他人都没放在眼里,唯独看中了长孙晟,挽留他住了一年多。有一次,沙钵略可汗和长孙晟一起出游,正好看见两只雕争肉吃。沙钵略就给了长孙晟两支箭,说,你把这两只雕射死吧。长孙晟看了看角度,只抽出一支箭来,弯弓射过去,一下把两只雕串成了糖葫芦。这就是成语“一箭双雕”的来历。
突厥民族天生崇尚英雄,一看长孙晟武艺这么高强,沙钵略对他佩服得无以复加,让贵族子弟都来陪他玩,跟他学射箭。特别是沙钵略的弟弟突利可汗,这时候干脆偷偷跟长孙晟结了盟,天天来和长孙晟一起指点江山,纵论天下大事。一年之后,长孙晟已经把突厥的部众强弱、山川地理和战略虚实都弄得一清二楚。
长孙晟以夷制夷,激化突厥内部矛盾,从而无力再侵大隋
隋文帝派出了两个使团,一个使团去找沙钵略的叔叔达头可汗,向他表示,隋朝认可他的权力,要与他联盟;还有一个使团由长孙晟亲自率领,去找从前的朋友,沙钵略的弟弟突利可汗,跟他重修旧好。
更厉害的一招是对付阿波可汗的。阿波可汗与隋交战失败,长孙晟马上就派使者去找阿波了。对他说:人家沙钵略每次出来,都能打胜仗,可是你居然一打就输,这不是突厥的耻辱吗?沙钵略早就想吞并你的势力,这次肯定要拿这件事做文章了,你估计自己能打得过他吗?阿波一听,出了一身冷汗,是啊,这怎么办呢?听听长孙晟的高见吧。
长孙晟说:达头与隋联盟,你最好联合达头,实力就强了,谁也不怕了。比回去被沙钵略侮辱好。阿波听长孙晟分析得头头是道,马上派使者跟着长孙晟入朝了。沙钵略一听阿波可汗派遣使臣到了隋朝,趁着阿波可汗还没有回来,率军袭击了阿波可汗的营地。不仅收编了阿波可汗的部众,还把阿波可汗的母亲给杀死了。
阿波可汗只好投奔达头可汗去了。达头可汗马上援助阿波向东进攻沙钵略,阿波和沙钵略一交锋,原来被沙钵略收编的那些部众也随之倒戈,又回到了阿波的旗下。这样一来,沙钵略可就吃亏了,只好狼狈逃回了东边。一看沙钵略实力不如从前,其他大大小小的势力也都起来造反,突厥逐渐分成了沙钵略的东部集团和阿波的西部集团两大势力,内部争斗不止,无力再南侵大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醉了累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长孙晟(551年—609年),字季晟,小字鹅王。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为北魏太师、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隋朝户部尚书、左候卫将军长孙炽之弟,唐朝名相长孙无忌、文德皇后长孙氏的父亲。大业五年(609年),长孙晟去世,时年五十八岁。隋炀帝深表悼惜,赐赠甚厚。贞观年间,唐太宗追赠长孙晟为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号“献”。

本    名
长孙晟
别    称
鹅王(小字)
字    号
字季晟
所处时代
隋朝
民族族群
鲜卑族
出生时间
551年
去世时间
609年
主要作品
《表奏宜北伐》、《上书进离间突厥计》、《奏许染干尚主》等
主要成就
离强和弱,以夷制夷,离间突厥
籍    贯
河南洛阳
职    业
军事家、外交家
官    职
右骁卫将军
追    赠
司空、上柱国、齐国公
谥    号
典    故
一箭双雕
儿    女
长孙无忌、文德皇后长孙氏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