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刘炫是一代儒学大师,与刘悼并称“二刘”,却因伪造书籍而险些丧命

作者:刘炫

 

刘炫入朝参与撰写国史和修订天文律历,却因伪造书籍而险些丧命
刘炫自幼聪明机巧,具有多种特异功能。他的眼睛特明亮,可以直观日头而不眩晕。读书一览十行,过目不忘。他还可以“左画方,右画圆,口诵,目数,耳听,五事同举,无有遗失”。(见《隋书·刘炫传》)
他跟信都(今河北冀县)昌亭人刘焯是同窗好友。

刘焯,(544—610)也是隋朝著名经学家,二人先后向同郡人刘轨思学《毛诗》,向广平人郭懋当学《左传》,向阜城人熊安生学《礼》。二人又“闭户读书,十年不出”,“虽衣食不济,晏如也”。(《隋书·刘焯传》)所以当隋朝吏部尚书问刘炫有什么才学时,他毫不谦虚地说:“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孝经、论语,孔、郑、王、何、服、杜等注,凡十三家,虽义有精粗,并堪讲授。周易、仪礼、谷梁用功差少;史子文集,嘉言美事,咸诵于心;天文律历,究核微妙。至于公私文翰,未尝假手。”(《隋书·刘炫传》)
就是这样一个学问淹通的人物,竟然在朝廷购求天下逸书的时候,为了领取几个赏钱,造起假来。隋开皇年间,刘炫入朝参与撰写国史和修订天文律历。当时,大臣牛弘奏请购求逸书。他运用自己的才华技能,伪造书籍一百多卷,题名为《连山易》、《鲁史记》等。卖给官府。后来被人揭发。刘炫为此差点丢了性命,刚刚得到的一个官职也被撤掉,打起铺盖回老家去了。
一个大学问家

刘炫因过丢官回乡,却也是一代儒学大师,受到纪晓岚的赞扬
刘炫向吏部尚书的那一番自我表白不是吹嘘,他的确是一位名重当时的大学问家。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隋代能称得起儒学大师的只有两个,即刘炫与刘焯。他与刘焯时称“二刘”。《北史·儒林传》称:“惟信都刘士元(焯)、河间刘光伯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钻仰。所制诸经义疏,搢绅咸宗之。”又称:“刘炫学实通儒,才堪成务,九流七略,无不该览。虽探赜索隐,不逮于焯;裁成义说,文雅过之。”
刘炫对《毛诗》的研究,有很大贡献。《毛诗》之传,发轫于西汉河间国,当时不显于朝。直到东汉郑玄为其作笺,《毛诗》才盛行于世。南北朝魏朝饶阳人刘献之,精通《毛诗》。其弟子刘轨思,“说《诗》甚精”。刘炫和刘焯就从刘轨思学《诗》。刘炫著有《毛诗述义》四十卷,《注诗序》一卷,《毛诗谱》二卷。这些著作虽已失传,但其精义,已被后人吸收。唐朝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其中《毛诗正义》即以刘炫的《毛诗述义》和刘焯的《毛诗义疏》为稿本。
刘炫对《左传》有独到见解。《春秋》之传,晋代《公羊》、《谷梁》、《左传》俱立国学。隋代《左传》盛行起来。刘炫治《春秋》相当精深,曾作《春秋攻昧》十二卷,《春秋规过》三卷,《春秋述议》三十七卷。其中《规过》一书,是专给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挑毛病的。杜预是西晋大臣,文武全才,曾因军功封“当阳县侯”,他的《集解》是流行的“左学”权威著作。刘炫敢向权威挑战,可谓艺高人胆大。
纪晓岚有《过景城忆刘光伯》一诗赞曰:
故宅今何在?遗书亦尽亡。
谁知冯道里,曾似郑公乡。
三传分坚垒,诸儒各瓣香。
多君真北士,敢议杜当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情绪不安思绪被封住了口”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刘炫简介

刘炫,隋经学家。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刘献之的三传弟子。开皇(581-600)中,奉敕修史。后与诸儒修定五礼,授旅骑尉。旋任太学博士。卒于隋末,门人谥为宣德先生。相信伪《尚书孔氏传》,并伪造《连山易》、《鲁史记》等;所提出《春秋》规过之论,对后世影响大。所撰《尚书述义》诸书,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

中文名
刘炫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日期
公元546年
逝世日期
公元613年
职    业
经学家
代表作品
《尚书述义》,《玉函山房辑佚书》
性    别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