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绰
苏绰的死使宇文秦极度悲伤,亲自在娄车后以酒浇地,追赠为邳国公
苏绰将要下葬时,宇文泰为尊重其品德,下令从简安葬。他归葬武功时,宇文泰只用一辆白色布质的车子装载棺椁,宇文泰与公卿们都步行送到同州城门外。宇文泰亲自在灵车后以酒浇地,说道:“苏尚书平生行事,他的妻子、孩子、兄弟们有不知道的,我都知道。只有你懂得我的心,我了解你的心。
正准备共同平定天下,不幸竟舍我而去,有什么办法!”说到此处,宇文泰放声痛哭,酒杯也从手里掉下去。至安葬当天,宇文泰又派使者以牛、羊、猪三牲祭奠,并亲自撰写悼文。
周明帝二年(558年)十二月,苏绰与贺拔胜等十三人配享周太祖(宇文泰)庙庭。
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杨坚下诏追赠苏绰为邳国公,以其子苏威袭爵。
苏绰受历史名人的高度评价
宇文泰:①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②苏尚书平生谦退,敦尚俭约。 ③尚书平生为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惟尔知吾心,吾知尔意。方欲共定天下,不幸遂舍我去,奈何!
麻瑶:绰既操履清白,谦挹自居,愚谓宜从俭约,以彰其美。
杨坚:昔汉高钦无忌之义,魏武挹子干之风,前代名贤,后王斯重。魏故度支尚书、美阳伯苏绰,文雅政事,遗迹可称。展力前王;垂声著绩。宜开土宇,用旌善人。
令狐德棻:太祖(宇文泰)提剑而起,百度草创。施约法之制于竞逐之辰,修治定之礼于鼎峙之日。终能斫雕为朴,变奢从俭,风化既被,而下肃上尊;疆场屡扰,而内亲外附。斯盖苏令绰之力也。名冠当时,庆流后嗣,宜哉。
李延寿:周文(宇文泰)提剑而起,百度草创,施约法之制于竞逐之辰,修太平之礼于鼎峙之日,终能斫雕为朴,变奢从俭,风化既被,而下肃上尊,疆埸屡动,而内安外附,斯盖苏绰之力也。
朱敬则:萧何之镇静关中,寇恂之安辑河内,葛亮(诸葛亮)相蜀,张昭辅吴,茂宏(王导)之经理琅琊,景略(王猛)之弼谐永固,刘穆之众务必举,扬遵彦(杨愔)百度惟贞,苏绰共济艰难,高颎同经草昧,虽功有大小,运或长短,咸推股肱之林。悉为忠烈之士。
杜佑:历观制作之旨,固非易遇其人。周之兴也得太公,齐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隋氏有高颎,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
司马光:性忠俭,常以丧乱未平为己任,荐贤拔能,纪纲庶政;丞相泰推心任之,人莫能间。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有须处分,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论议,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劳成疾而卒。
朱熹:三代而下,制度稍可观者,唯宇文氏耳。苏绰一代之奇才,今那得一人如此!
王夫之:①流风所被,施于上下,拓拔氏乃革面而袭先王之文物;宇文氏承之,而隋以一天下;苏绰、李谔定隋之治具,关朗、王通开唐之文教,皆自此昉也。②苏绰之制治法,非道也,近乎道矣。宇文泰命绰作大诰,为文章之式,非载道之文也,近乎文矣。……绰以六条饬官常,首之以清心,次之以敦化,非其果能也,自治道亡,无有以此为天下告者,而绰独举以为治之要领。自是而后,下有王仲淹,上有唐太宗,皆沿之以起,揭尧、舜、周、孔之日月而与天下言之,绰实开之先矣…故自隋而之唐,月露风云未能衰止,而言不繇衷、无实不祥者,盖亦鲜矣,则绰实开之先矣。宇文氏灭高齐而以行于山东,隋平陈而以行于江左,唐因之,而治术文章咸近于道,生民之祸为之一息,此天欲启晦,而泰与绰开先之功亦不可诬也。非其能为功也,天也。③法先王而法其名,唯王莽、宇文泰为然。莽之愚,刘歆导之;泰之伪,苏绰导之。自以为周官,而周官矣,则将使天下后世讥周官之无当于道,而谓先王不足法者,非无辞也,名固道法之所不存者也。泰自以为周公,逆者丧心肆志之恒也;绰以泰为周公,谄者丧心失志之恒也。
蔡世远:苏绰、王朴,虽偏安之臣,未可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