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马元显
司马元显紊乱朝纲,并暗中派人谴责车胤,车胤吓得自杀
司马元显当时为增加兵源,于是下令三吴各公卿以下,原为官奴而被门阀转为荫客的人移置建康,号称为“乐属”,但惹来当地门第士族的不满。
孙恩就正值当时三吴民心不稳,于是自海岛进攻上虞,及后更攻陷会稽,三吴八郡皆响应孙恩。面对如此局面,朝廷内外戒严,司马元显以中军将军讨伐孙恩,并命谢琰率兵讨伐。不久谢琰与刘牢之暂时击退孙恩,八郡稍为安定,加司马元显录尚书事。当时司马道子父子皆录尚书事,但司马道子已经将朝政都交了给司马元显处理,于是住西府的司马元显被称“西录”,每天拜访的人众多,门庭若市;而称“东录”的司马道子府则门可罗雀。但司马元显并无良师益友,亲信都好阿谀奉承的奸佞小人,都称他为一时英杰、风流名士。司马元显于是渐渐变得骄傲豪侈,更暗示礼官建立礼仪,以自己德高望重且总掌国事,应该受最大的恭敬。接着公卿以下见司马元显都下拜,其生母刘氏更获加号会稽王夫人,赐金章紫绶。而当时因为战事频生,国库虚耗枯竭,但司马元显聚敛钱财,比皇室还富有。
隆安四年(400年),孙恩再度从海岛进攻,驻守会稽的徐州刺史谢琰战死,司马元显于是求领徐州刺史,加侍中、后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扬豫徐兖青幽冀并荆江司雍梁益交广十六州诸军事。同年十二月戊寅日,有彗星出现在天津,司马元显以此解录尚书事,但又加授尚书令。当时吏部尚书车胤不满司马元显骄傲放纵,于是去见司马道子,请他禁抑司马元显。司马元显知道后就去问司马道子究竟和车胤说了什么,但司马道子不答。司马元显一直追问,司马道子于是怒道:“你想幽禁我,不让我和朝士见面!”司马元显认为车胤离间其父子,于是暗中派人谴责车胤,车胤吓得自杀。
司马元显轻率讨玄,却屡战不利,建康危急,最终孙恩北走江北才化险为夷
隆安五年(401年),孙恩再度进攻,被刘牢之击退后沿海北上,进逼京口,司马元显以栅阻断孙恩水军过石头城,又率兵拒战,但屡战不利,建康危急,只因北府军将领刘裕击败孙恩,最终令孙恩北走江北才解决危机。不过同时,荆州刺史桓玄借孙恩威胁京师的机会,声言率兵讨伐。司马元显在孙恩军退后就下诏书阻止桓玄,桓玄唯有罢兵。不过司马元显对桓玄十分畏惧,张法顺亦劝司马元显出兵消灭桓玄。司马元显于是派张法顺到京口联结刘牢之,但刘牢之有迟疑之色。张法顺回去后就认为刘牢之有貮心,建议司马元显杀了他。司马元显拒绝。
元兴元年(402年)正月,司马元显升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加侍中、黄钺、班剑二十人,并下诏讨伐桓玄,命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当时张法顺建议司马元显逼刘牢之杀桓谦以示其忠心,亦可除了桓谦这个桓玄耳目,但司马元显认为没有刘牢之就不可能打败桓玄,而且若刘牢之不肯,战前诛杀大将不利人心,认为不可取,于是拒绝。不过当时司马元显有意尽诛诸桓,只因桓脩舅王诞劝阻司马元显才没成事。司马元显亦决定以桓谦代桓玄为荆州刺史,以其父桓冲在荆州的名望博取荆州人支持。
司马元显的大军将出发时,桓玄从兄骠骑长史桓石生派使者飞马告知桓玄,桓玄便决定顺江抵抗,更传檄京师,列举司马元显罪状。二月丙午日,晋安帝在西池为司马元显饯行,及后司马元显就登船准备出发,但却迟迟未发。桓玄到寻阳时仍未见朝廷军队,于是十分高兴,士气上升。而原先答应当内应的庾楷被桓玄发现图谋,被囚禁,而朝廷亦派了齐王司马柔之以驺虞幡命桓玄罢军,但被桓玄前锋所杀。二月丁卯日,桓玄至姑孰,派军击败并俘虏司马尚之,司马休之弃城逃走。前锋都督刘牢之却怕击败桓玄后会不容于司马元显,竟想借桓玄除去司马元显后再伺机消灭桓玄,所以一直不肯出军。而刘牢之亦因司马元显日夜酒醉而未得见,安帝饯行时亦未见司马元显对其礼待重视,所以于三月就投降了桓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