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桓玄
桓玄攻入建康,废除元兴年号,先后杀害刘牢之手下大将,欲图谋篡位
桓玄在三月攻入建康时就废除了元兴年号,恢复隆安年号,不久又改元大亨。及后,桓玄自让丞相及荆江徐三州刺史,以桓伟出任荆州刺史、桓修为徐、兖二州刺史、桓石生为江州刺史、卞范之为丹阳尹、桓谦为尚书左仆射,分派桓氏宗族和亲信出任内外职位。自置为太尉、平西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领豫州刺史。
另外又加衮冕之服,绿綟绶,增班剑至六十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的礼遇。
四月,桓玄出镇姑孰,辞录尚书事,但朝中大事仍要咨询他,小事则由朝中桓谦和卞范之决定。自晋安帝继位以来,东晋国内战祸连年,人民都厌战不已,而桓玄上台后就罢黜奸佞之徒,擢用俊贤之士,令建康城中都一片欢欣景象,希望能过安定日子。不过很快,桓玄凌侮朝廷,豪奢纵欲,政令无常,故令人民失望。当时三吴大饥荒,很多人死亡,即使是富有的也是守着金玉财宝活活饿死家中,桓玄虽曾下令赈灾,但米粮不多,给予不足,纵然会稽内史王愉召还出外寻食的饥民回去领粮,还是有很多人在道旁饿死。
另一方面,桓玄亦先后杀害吴兴太守高素、竺谦之、高平相竺朗之、刘袭、彭城内史刘季武、冠军将军孙无终等北府军旧将,以图消灭刘牢之领下北府军势力。另亦要朝廷追论平定司马元显和殷仲堪、杨佺期的功勋,分别加封豫章公及桂阳公,并转让给儿子桓升及侄儿桓濬。又下诏全国避其父桓温名讳,同名同姓者皆要改名,又赠其生母马氏为豫章公太夫人。
桓玄不臣之心已败露,加快了他篡位的脚步,常常自编自导的上表和下诏
大亨元年(403年),桓玄迁大将军,又上请率军北伐后秦,但随后就暗示朝廷下诏不准。桓玄本身就无意北伐,就装作出尊重诏命的姿态停止。同年,桓伟去世,桓玄因公简约礼仪,脱下丧服后又作乐。而桓伟一直是桓玄亲仗的人,桓伟死后桓玄孤危,桓玄不臣之心已露,同时全国对其有怨气,于是打算加快篡位工作。而桓玄亲信殷仲文及卞范之当时亦劝桓玄早日篡位,连朝廷加授桓玄九锡的诏命和册命都暗中写好。桓玄于是进升桓谦、王谧和桓修等人,让朝廷命自已为相国,更划南郡、南平郡、天门郡、零陵郡、营阳郡、桂阳郡、衡阳郡、义阳郡和建平郡共十郡封自己为楚王,加九锡,并能置楚国国内官属。及后桓玄自解平西将军和豫州刺史,将官属并入相国府。
当时桓玄的行动令原为殷仲堪党众的庾仄起兵七千人反抗,趁着接替桓伟的荆州刺史桓石康未到就袭取襄阳,震动江陵,不过不久就被桓石康等所平定。桓玄及后又假意上表归藩,却又自已代朝廷作诏挽留自己,然后再请归藩,又要晋安帝下手诏挽留,只因桓玄喜欢炫耀这些诏文,故此常常做这些自编自导的上表和下诏事件。另桓玄亦命人报告祥瑞出现,又想像历代般有高士出现,不惜命皇甫谧六世孙皇甫希之假扮高士,最终竟被时人称作“充隐”。而桓玄对政令执行亦无坚定意志,常改变主意,导致政命不一,改变起来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