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沈庆之助朱修之平定诸蛮造反,因功被升为太子步兵校尉,宋文帝不听劝诫以“立议不同”为由让沈庆之随军北伐

作者:沈庆之

 

沈庆身为建威将军协助朱修之平定诸蛮造反,因功被升为太子步兵校尉
442年(元嘉十九年),雍州刺史刘道产病死,境内蛮族纷纷造反,征西司马朱修之率兵镇压,却失败而回。宋文帝于是任命沈庆之为建威将军,前去协助朱修之。朱修之因兵败之罪下狱后,沈庆之独自率军大破蛮兵,因功升任北中郎将中兵参军、南东平太守。后来,沈庆之改任抚军中兵参军,隶属于武陵王刘骏。


445年(元嘉二十二年),刘骏到雍州(今湖北襄樊)担任刺史,沈庆之也随同前往。当时,群蛮连年造反,阻塞水陆交通。沈庆之奉命讨伐群蛮,收降二万余人。刘骏到达襄阳后,沈庆之又平定了兵力最强大的郧山蛮。后来,沈庆之返回建康(今江苏南京),再次担任北中郎将中兵参军、建威将军、南济阴太守。
449年(元嘉二十六年),雍州群蛮再次造反,沈庆之随北中郎将刘诞到达襄阳,并率领柳元景、宗悫等将领前去征讨。当时,官军将群蛮困在山上。群蛮却凭借山势居高临下,连发矢石击打,官军不断受挫。沈庆之在茹丘山下大会诸军,命诸军八道并进,鼓噪登山。群蛮首尾难以兼顾,十分震恐。官军乘机直捣腹心,占据险要,大破蛮兵。
450年(元嘉二十七年),沈庆之又讨伐犬羊蛮。犬羊蛮凭借山势险峻筑起多重城墙,防御非常坚固。沈庆之在山下扎起连营,命诸军各自在营内挖掘池水。犬羊蛮夜间下山来烧官军营寨,却被官军用池水灌灭。沈庆之又设置六个戍堡,将犬羊蛮困死在山上。时日一久,犬羊蛮粮草用尽,只得下山归降。沈庆之因功被升为太子步兵校尉。
沈庆之极力劝诫宋文帝切勿北伐,宋文帝以“立议不同”为由让沈庆之随军北伐
同年,宋文帝欲发动北伐,沈庆之劝谏道:“檀道济和到彦之北伐,都失败而回。如今王玄谟等人还不如这两位将军,恐怕难以成功。”宋文帝不听。不久,宋军北伐,沈庆之担任先锋王玄谟的副将。
王玄谟进攻滑台(今河南滑县),沈庆之与辅国将军萧斌一起留守碻磝(今山东茌平西南)。北魏皇帝拓跋焘南下援救滑台,萧斌便派沈庆之率领五千人去救王玄谟。沈庆之尚未出军,王玄谟便已退回。萧斌大怒,欲斩杀王玄谟,后在沈庆之的劝谏下方才罢休。
萧斌见前锋兵败,便打算死守碻磝。沈庆之却认为碻磝已没有坚守的意义,应该撤军。此时,文帝派使者前来,不许众将撤退。众将也都认为应该留下,沈庆之仍坚持己见,并道:“国门以外的事情,将领可以独自作主,皇上的命令是从远处来的,形势已经不同了。”萧斌和在座将领都笑道:“沈公现在又有学问了。”沈庆之大声回答道:“你们虽然在书中读到过古今之事,但还不如我听到的。”后来,宋文帝也认识到沈庆之的意见是正确的。
不久,沈庆之骑驿马回朝,途中接到宋文帝的诏令,又返回救援王玄谟。此时,魏军已经打到彭城(今江苏徐州),江夏王刘义恭将沈庆之留下,任命为太尉府中兵参军。
当时,魏军驻军于萧城,距离彭城只有十余里。彭城虽然兵马众多,但粮草不够,刘义恭便打算弃城南逃,沈庆之也表示赞同。后来,沛郡太守张畅的力谏下,刘义恭才没有南逃。
452年(元嘉二十九年),宋文帝不顾沈庆之的力谏,再次发动北伐,并以“立议不同”为由,没让沈庆之参与战事。不久,司马黑石、夏侯方进煽动西阳五水群蛮造反,自淮水、汝水以至长江、沔水一带,都深受其害。宋文帝派沈庆之前去讨伐,并命江州、豫州、荆州、雍州四州兵马听其指挥。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知道我并不高贵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沈庆之(386年-465年),字弘先,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南朝宋名将。沈庆之早年曾抵抗孙恩起义,此后一直在家种地,三十岁后方才得到征虏将军赵伦之的赏识,担任宁远中兵参军。沈庆之作战勇猛,善于谋略,两次参加北伐,先后平定缘沔诸蛮、郧山蛮、犬羊蛮、西阳五水蛮等蛮族,讨平刘劭、鲁爽、刘诞等人的反叛,历任建威将军、征虏将军、领军将军、镇北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封始兴郡公。前废帝时期,沈庆之为顾命大臣之一,官至侍中、太尉。因屡次直言进谏,触怒了前废帝,被赐死,时年八十岁,谥号忠武。明帝继位后,赠司空,改谥曰襄。

中文名
沈庆之
别    名
沈弘先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吴兴武康
出生日期
386年
逝世日期
465年12月6日
职    业
将领
主要成就
两次参加北伐 
平定反叛诸蛮 
平定刘劭之乱 
担任顾命大臣
代表作品
《侍宴诗》
官    职
侍中、太尉、车骑大将军
爵    位
南昌县公→始兴郡公
谥    号
忠武→襄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