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陆逊有勇有谋,文武兼备,上奏请求修改法令,重用有才能的人士,被拜为丞相

作者:陆逊

 

陆逊心中时刻牵挂着朝廷大事,上奏请求修改法令,重用有才能的人士,多次为战事献策。
陆逊虽任职在外,但心中却牵挂着朝廷大事,他上疏陈述时事认为法令条例过于严厉,应首先考虑人的优良才能,请求提拔重用施展他们为国效力的才干。这是抚招远方人才归附的大计[36] 。
黄龙二年(230年)春天,孙权欲派军队取夷州(今台湾)、朱崖(今广东徐闻及海南岛),曾征求陆逊的意见。陆逊认为不必,上书认为这样的事情没有益处。孙权依然去征讨夷州,只得到数千人,得不偿失,大为后悔。
嘉禾元年(232年),陆逊率军向魏庐江(治六安,今安徽六安东北)进发。魏扬州都督、征东将军满宠见吴军舍船登陆,督率精锐部队在杨宜口(阳泉水和决水汇合处,今安徽霍丘东北)设伏,迎击吴军。陆逊探得魏军动向,遂连夜率部撤退。
嘉禾二年(233年)二月春,辽东公孙渊向吴奉表称臣,孙权大悦。三月,孙权派使者携金宝珍货,赴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结果公孙渊认为吴国遥远,难以长期依靠,将使者杀死。十二月,魏国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孙权闻后大怒,欲亲自带兵去征讨。陆逊上书相阻,孙权听取了他的意见。

 

 

陆逊文武兼备,有勇有谋,拜为丞相,辅佐国家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赤乌七年(244年)正月,孙权在前任丞相顾雍死后,任命陆逊为丞相。下诏说:“朕以无德之人,承应天命,登上大位,天下尚未统一,奸乱之徒充塞道路,朕朝夕忧恐,顾不上休息。惟你天资聪颖,美德显著,担任上将重职,辅佐朝廷除乱。有盖世之功者,就应受到广大的荣耀,兼具文武才干的人,定要担当社稷重任。过去伊尹使商汤兴隆,吕尚辅佐西周,如今朝廷内外大事,实由你一人肩负。今以你为丞相,遣使持节太常傅常授予您印章绶带。你自当发扬光大高尚的美德,建树美好的功业,恭服遵从王命,安抚平定四方。呜呼!总管三公职事,训导群臣百官,能不严肃认真吗?你自勉努力吧!你原来担任的荆州牧、右都护兼武昌留守等职仍旧。”
陆逊素来深思静虑,所推测的事没有一件不应验[49] 。当初暨艳大造建造府第的舆论,陆逊规劝告诫他,认为必定会由此招祸。陆逊又对诸葛恪说:“在我之前的人,我一定事奉他与我一道升迁;在我之后的人,我则帮助扶持他。现在看您气势侵凌上级,心里蔑视下属,这并非能巩固自己德行的基础。”诸葛恪知道陆逊讨厌自己,于是又写信给他说明情况。而广陵人杨竺,年轻时就博得较大的名声,而陆逊认为他最终会惹祸败亡,便劝杨竺的哥哥杨穆与杨竺分开生活另立门户。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喝醉醉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陆逊简介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后卷入立嗣之争。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深谋远虑,忠诚刚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本    名
陆议
别    称
陆逊
字    号
字伯言
所处时代
三国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吴郡吴县
出生时间
183年
去世时间
245年3月19日
主要作品
《与关羽书》
主要成就
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谥    号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