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杜诗创造水排,是以水力传动机械,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

作者:杜诗

 

水排是以水力传动机械,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
所谓“水排”,就是利用水力推引鞲鞴鼓风的器具,用于冶金。生铁的早期发明,是中国对世界冶金技术的杰出贡献。要获得液态生铁,需有较高的炉温。有风就有铁,鼓风技术对于生铁冶铸的发展有着极重要的意义。《礼记》说:“良冶之子,必学为裘。”从商周以来,都用皮囊鼓风,子继父业,年轻工匠必须学会缝制皮囊的技巧。说明早期冶铸匠师高度重视鼓风器具的制做。鼓风装置由人力驱动(人排)发展到用畜力和水力驱动(马排、水排),是东汉冶铁技术的重大创新。由于杜诗的倡导,水排至迟在公元1世纪上半叶于南阳地区已较多地使用。《后汉书·杜诗传》说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的功效不仅比人排,就是比马排也高得多,《三国志·魏志·韩暨传》写道:“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以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鉴于杜诗的功绩,河南南阳老百姓把他比之召信臣,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元代《王祯农书》详细记述了立轮式和卧轮式水排的形制,并绘有图形。
 

 

杜诗参考文献简介。
(刘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杜诗传,中华书局, 1965。
《中国水利史稿》编写组:中国水利史稿·上册,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
华觉民等编译:世界冶金发展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一缕牵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杜诗简介

杜诗,河南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东汉河内汲县(今属河南)人,字君公。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大,较欧洲约早一千一百年。他又征发民工修治陂池,广开田地,有利于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当地称为“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中文名
杜诗
外文名
Du Shi
别    名
杜君公
出生地
河内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
逝世日期
38年
职    业
南阳太守、水利专家、发明家
主要成就
创造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
君公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