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杜诗任南阳太守时,为民兴修水利,使郡内富庶起来,还制作水排

作者:杜诗

 

杜诗诛降逆贼杨异等人,任南阳太守时期,勤政爱民,为民兴修水利,制作水排。
杜诗青年时期就才能出众,在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任吏员时,人们赞扬他处事公平。光武帝初年,为侍御史。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洛阳民间为非作歹,老百姓惶恐不安。杜诗通告萧广约束部下,萧广不予理睬。杜诗下令按法诛萧广,并将经过情形向上汇报,得到表扬。光武帝见他能干,又派他去河东郡(今山西夏县西北)诛剿降汉复又叛变的杨异等人。杜诗到了大阳(今山西平陆西南,属河东郡),听说杨异率部下企图北渡,立即派人设法焚烧掉他们的渡船;另又派人收服河东郡的地方军,并进行突然袭击,终于歼灭杨异等人。杜诗被迁为成皋(今河南荥阳水镇)令,任职3年,政绩裴然。再迁为沛郡(今安徽濉溪县西北)都尉,转汝南(今河南平舆县北)都尉,“所在称治”。建武七年(公元31年),杜诗迁升为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7年,“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政化大行”。在此期间,他还做了两件在科学技术史上有意义的事:一是兴修水利;一是制做水排。建武十四年病死,身后“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最后由朝廷赐赙才得以丧葬。
 

 

杜诗任南阳太守时,修治陂池,广开池田,使郡内富庶起来。
秦汉时期,长江长江流域的灌溉以汉水支流唐白河地区的发展最为显著,而唐白河的灌溉又以今河南的南阳、邓县、唐河、新野一带较为发达。唐白河地区为浸蚀、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年降雨量约9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适于作物生长。这里开发较早,到西汉中期经济已相当发达。农田水利在西汉后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元帝时(公元前48—前33年),南阳太守召信臣对此地的水利和农业生产有特殊贡献,因而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誉为“召父”。东汉时期,南阳水利事业进一步兴盛,杜诗在这方面也作出了很大成绩,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史载,杜诗“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关于今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杜诗简介

杜诗,河南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东汉河内汲县(今属河南)人,字君公。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大,较欧洲约早一千一百年。他又征发民工修治陂池,广开田地,有利于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当地称为“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中文名
杜诗
外文名
Du Shi
别    名
杜君公
出生地
河内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
逝世日期
38年
职    业
南阳太守、水利专家、发明家
主要成就
创造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
君公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