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召信臣不仅在南阳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同时也注重管理水利

作者:召信臣

 

召信臣在南阳兴修水利工程中,六门堰和钳卢陂最有名,同时也注重管理水利。
在召信臣主持兴建的南阳水利工程中,最有名的是六门堰和钳卢陂。六门堰又叫穰西石堰,在今河南邓县城西1.5公里。它壅遏汉水的二级支流湍水(流入汉水支流淯水,今白河),形成水库。最初设3处水门引水,元始五年(公元5年)增加到6处,所以叫六门堰。水由水门分出后,沿途形成29个陂塘,形成“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可以灌溉穰县(今邓县东)、新野、涅阳(今南阳市镇平县南)3县5000多顷农田。这一带水利历史上经过多次兴废,明代末年才完全废弃。钳卢陂在邓县城南30公里,号称灌田万顷,废于清代前期。
召信臣不仅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也注重管理。他“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由于建设与管理并重,使得南阳水利得以长盛不衰,呈现一片兴旺景象。东汉张衡在《南都赋》中,生动地描绘了南阳水利的盛况:“于其陂泽,则有钳卢、玉池、赭阳、东陂,贮水于民,亘望无涯。……其水则开窦洒流,浸彼稻田。沟浍脉连,堤塍相輑…其原野则有桑漆麻苎,菽麦稷黎。百谷蕃庑,翼翼与与。”继召信臣之后,东汉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的杜诗同样重视发展农业,“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他还发明了在水利机械史上有重大意义的“水排”,用以鼓风炼铁,冶铸农具。二人被百姓并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元始四年(公元4年)汉平帝诏令各地推举为民谋利的已故官员士绅,以行祭祀,九江郡推选了召信臣。《汉书》中,两次将召信臣列为西汉“治民”的名臣之一,可见在当时召信臣也已声名卓著。清代齐召南评述说:召信臣对南阳的贡献足以和李冰对四川(修都江堰)、史起对邺县(引漳灌溉)的贡献相媲美。
 

 

召信臣书籍文献简介。
(汉)班固:汉书·召信臣传,《二十五史》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影印本,1958。
(科学出版社《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灌溉,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倍增,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使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赐秩赐金。
选自《汉书·召信臣传》
躬:亲自。
劝:勉励。
阡陌:田间的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阡。
止舍:住宿。
离乡亭:乡下的招待所。
阏:闸板。
均水:公平地分配水源。
约束:公约。
田作:在田间劳作。
案:查办,追究。
以视好恶:让人们看到官府所提倡的和所反对的。视:让别人看。好:喜欢。恶:反对。
化:教化。
狱讼:诉讼案件。
治行:政绩和品行。
秩:官吏的品级。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对不起,我只能说抱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召信臣,汉代水利名人,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汉元帝时(公元前48-前33年)为南阳郡太守,大力发展农业和兴修水利。亲自勘查水源,开沟渠,修筑堤坝水门,建成水利工程数10处,灌溉面积年年增加,最多时达3万顷,使南阳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富庶地区之一。为加强灌溉管理,组织制定了灌溉管理制度,将“均水约束”刻在石碑上立在田地近旁,以防止水利纠纷。在所修筑的工程中,最著名的是六门陂、钳卢陂、马仁陂等,有的一直沿袭使用了2000年。东汉建武七年(公元31年),南阳太守杜诗在召信臣兴建工程的基础上重新修治,广开农田,大兴灌溉,效益显著,当时人称赞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汉末大部分水利毁废。晋太康三年(282年),镇南将军杜预又修复南阳水利,后来虽时有兴废,但这一地区一直是有名的水利区。

本    名
召信臣
字    号
翁卿
所处时代
西汉
出生地
九江郡寿春
主要成就
在南阳兴修水利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