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汤
陈汤虽擅自借皇帝的命令去用兵,但他却没有给国家造成损失,反而平定了边境
于是汉元帝下诏说:“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扣留并杀害了汉朝使者、官兵,深违事理,朕岂能忘记!之所以犹豫不决不去征讨,是因为难以兴师动众,劳苦将帅,因此一直克制忍着没有提这件事。如今甘延寿、陈汤看到可以乘机行事,就乘着时间的便利,集结有城镇的各国,擅自假托皇帝命令用兵去征讨敌人,依靠天地和宗庙的神灵保佑,征讨郅支单于,斩得他的首级,以及阏氏、贵人、名王和其他一千多人。虽然他们背离了道义违反了国法,但国内没有烦劳一人服兵役,没有动用国库的贮藏,借敌人的粮食用来供给部队的所用,建立功勋于万里之外,威力震动百蛮,名声速扬四海。为国家除去残暴,断绝兵事的根源,边境得以安定。然而仍避免不了死伤的忧患,罪责应当在于遵守法令,朕深为哀怜这件事!特赦免甘延寿、陈汤的罪过,不要追究了。”
诏令公卿讨论封赏的事。讨论的人都认为宜按军法捕杀单于令。匡衡、石显认为“郅支本来是丧失国家逃亡在外,只在无人的地方盗用名号,并非是真的单于。”元帝就按照安远侯郑吉的旧例,封他们千户食邑,匡衡、石显又抗议。于是就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给陈汤关内侯的爵位,每人赐给食邑三百户,再赐给黄金一百斤。祭告上帝、宗庙,大赦天下。授任甘延寿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射声校尉。
丞相匡衡向汉成帝上奏说陈汤不听从命令,擅作主张,并收取不易之财而被汉成帝免职入狱
汉成帝刘骜即位后,丞相匡衡又上奏道:“陈汤以二千石官员的身份奉命出使,不待请命就行事于蛮夷中,不严格要求自己以为部下的榜样,反而自取从康居夺得的财物,警告官员们不要再重新验证边远地区的事。即使事在赦免以前,还是不适合当官。”陈汤因此被免官。
之后陈汤向成帝上书,说康居王送到汉朝来的王子(名为侍子,实有人质之意)不是真正的王子。汉成帝命人核实,确实是真王子。假如王子是假的,那么证明康居王对汉朝采取了欺骗手段,现已验证是真的,那么陈汤就犯有诬告乃至欺君之罪。陈汤被捕入狱,准备处以死刑。这时,太中大夫谷永太上奏书为陈汤辩冤说道:“臣下听说楚国有子玉得臣,晋文公因为他而坐不安稳;赵国有廉颇、赵奢,强秦不敢图谋井陉;近代有郅都、魏尚,匈奴就不敢越过沙漠南下。从这些情况来看,胜敌的将领是国家得力的武臣,不能不重视。所以‘君子听到军鼓声,就想到能够率兵作战的大臣,。臣私下认为关内侯陈汤,以前以副都护身份出使西域,愤恨郅支单于没有人道,忧虑君王不能给他以惩处,越想越愤怒,见义勇为的精神一下爆发,突然间率领军队急驰而行,横穿乌孙,集合于都赖水上,攻破了三层城墙,斩下了郅支单于的脑袋,报复了十年没有能诛杀他的怨仇,洗雪了边境官兵往日的耻辱,威风震动了百蛮,武功远扬四海,汉朝建立以来,征讨外国的将领,还未曾有过这样的情景。现在陈汤因为所说的事情有误而犯法,被关在牢裹很久了,很长时间还不能判决,执法的官员想对他使用大辟的刑法。往日白起任秦国将领,南面攻下郢都,北面坑杀趟括,因为一点小小的过错,就被赐死于杜邮,秦国百姓为他哀痛,没有不流泪的。现在陈汤亲自带着武器,流血转战于万里之外的地方,以战功献祭给祖庙,呈告给上帝,武士没有不仰慕他的节义的。因为陈说事情而犯罪,并没有很大的罪恶。《周书》上说:‘牢记别人的功劳,忘记他人的过错,就适合做君主了。’况且犬马为人劳苦了,还可以得到给它们盖窝棚的报答,更何况国家的有功之臣呢!私下担心陛下忽略了军鼓的声音,不能体察《周书》的含义,而忘了盖窝棚的恩施,以庸臣来对待陈汤,最后听从了官吏的决议,让百姓也有秦国百姓耿耿于怀的怨恨,并不是鞭策以身赴难的臣子的方法。”奏书呈上去后,汉成帝就放出了陈汤,削去他的爵位而成为普通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