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公孙弘被任用为丞相之后,在自己的府邸东边开了一个小门,专门接待贤士宾客,与他们商讨国事,成语“东阁待贤”即出于此典

作者:公孙弘

 

公孙弘因为孝敬后母,学《春秋》被两次推荐,一介布衣拜相封侯
汉武帝时,广招天下贤才。多次下颁求贤诏,要求二千石官员举荐人才。公孙弘因为孝敬后母,学《春秋》被两次被推荐,十年内以一介布衣拜相封侯。他在被任用为丞相之后,在自己的丞相府邸东边开了一个小门(颜师古认为开东面小门是为了与走正门的官吏加以区别),营建馆所接待贤士宾客,并与他们共商国事。 成语“东阁待贤”即出于此典。后世文学作品中多用此典喻爱惜人才。其衍生词“东阁” 、“孙弘阁”、“孙阁”、“弘阁”、“丞相阁” 、“平津阁”、“平津邸” 、“平津馆”、“招贤地”等指款待宾客、招纳贤才之所;“开阁”则指纳贤待客。
——以上五个故事皆选自《史记》、《汉书》


据《西京杂记》记载,公孙弘为了接待宾客一共修建了三处客馆
据《西京杂记》描述,公孙弘为延宾客一共修建了三处客馆。第一所客馆名叫钦贤馆,用来接待最为贤德者;第二所客馆名叫翘楚馆,用来接待最有才华的人;第三所客馆名为接士馆,用来接待国有才能的人。那些能够胜任辅佐君王或协助协调阴阳关系的人,住在钦贤馆;那些才能够得上担任九卿、将军等二千石官秩的人,住在翘楚馆;那些有某种优点,一技之长的人,则住在接士馆。但公孙弘自己却过得很俭省,所得的俸禄,都用来奉养招待这些人。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占据了我内心的一半天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名臣。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职。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于相位逝世,谥献侯。公孙弘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其在职期间,广招贤士,关注民生,并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曾著有《公孙弘》十篇,现已失佚。

本    名
公孙弘
字    号
公孙季、公孙次卿
所处时代
西汉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齐菑川国薛县人
出生时间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
去世时间
元狩二年(前121年)
主要作品
《公孙弘》十篇
主要成就
推广儒学
官    职
丞相
爵    位
平津侯
谥    号
献侯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