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卞和的传世佳作《【中吕】朝天子·卞和》原文及赏析

作者:卞和

 

卞和著《【中吕】朝天子·卞和》作品原文及注释
名称:【中吕】朝天子·卞和
年代:元代
作者:薛昂夫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中吕
曲牌:朝天子


作品原文
卞和,
抱璞,
只合荆山坐。
三朝不遇待如何?
两足先遭祸。
传国争符,
伤身行贷,
谁教献与他。
切磋,
琢磨,
何以偷敲破。
作品注释
“卞和”三句: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发现了一块玉石(即璞),拿去献给楚厉王,厉王以为是石头,砍掉了他的左足。武王即位,他又去献璞,结果又被砍掉右足;到文王时,他抱着这块玉石在荆山下痛哭,文王知道了,叫人剖开石头果然得到宝玉,就命名为“和氏之壁”。
“传国争符”三句:和氏壁后为秦王所得,刻为玉印,号传国玺,为权力的象征,以后许多野心家为此争战不休。“行贷”,意为贿赂,巴结国王想得点好处。这句话是倒装,意思说,你毁坏自己的身体去行贿,结果造成后世争战不休。
 切磋、琢磨,何以偷敲破:与其让文王去切呀、去磨呀,还不如偷偷将它敲破。
卞和著《【中吕】朝天子·卞和》作品赏析
这首《朝天子·卞和》是薛昂夫咏史小令二十首中的一首。它通过卞和献璧、身遭不幸的故事,旁敲侧击地讽刺、揭露了忠奸不辨,滥施刑罚的封建统治者。
“卞和献璞”的故事一向被看作才士不遇的悲剧,卞和一向为人们深切同情。这支曲子却全然有不同的看法。在这支曲子里,卞和成为揶揄、指责的对象。他的献璞,是一种愚行,于自己是行货谋私,自讨苦吃,于社会是助长不义,流毒后世。这支小令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帝王是非不分、贤愚不识,滥用刑罚、扼杀人才的极大愤慨。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简简单单”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卞和简介

卞和,又作和氏,春秋时楚国人。是和氏璧的发现者。《韩非子·和氏》记载,卞和于荆山上伐薪偶尔得一璞玉,先后献于楚厉王、楚武王,却遭楚厉王、楚武王分别砍去左右脚,后“泣玉”于荆山之下,始得楚文王识宝,琢成举世闻名的“和氏璧”。留有“卞和献璧”“卞和泣玉”等故事。不能完全确定到底有关卞和的籍贯问题,因为《中国名胜词典》、《涂山荆山记所见》提到卞和以及卞和洞,目前在蚌埠市怀远县不仅有荆山和卞和洞(当初发现以及打磨和氏璧的地方),而且涂山也是隔河相望。

中文名
卞和
别    名
和氏
国    籍
楚国
民    族
汉族(当时称华夏)
出生地
襄阳市南漳县
主要成就
卞和献璧、卞和泣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