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陈嘉庚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提案,“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作者:陈嘉庚

 

陈嘉庚坚持抗日到底,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著名提案
陈嘉庚坚持抗日到底,针对汪精卫等人的妥协方案,在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上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著名提案。电文提案经5次删改,原意被歪曲,锋芒被砍掉,尽管如此,仍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振奋了全国人民和广大海外侨胞的人心,对于当时重庆的主战派亦起着很大的鼓舞作用。
(按:上述“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是盛传的十一字之提案,和事实有出入。提案原文不止11字,而是三条、100多字。汪精卫一伙删去其第二、三条提案,对第一条则几经修改,想模糊提案的针对性,删改为“公务员不得谈和平案”。后经大会成员激烈讨论,认为9个字的修改案含糊不清,不伦不类,形同儿戏,表示反对。最终定下的则是19个字,即“在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公务员不得言和案”,成为国民参政会正式文献记录在案,在1938年11月2日重庆《中央日报》上公诸于众。

 

由于这是陈嘉庚提出的震动中外的坚决反对汉奸国贼、妥协分子投降卖国的著名提案,因此特摘录原文如下:
议长、秘书(长)公鉴:
东电悉。庚因事未能赴会,甚歉。
兹有提案二宗,乞代征求参政员足数同意并提请公决。
一、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
二、大中学校、在抗战期间,禁放暑假。
三、长衣马褂限期废除,以振我民族雄武精神。
陈嘉庚 叩首(1938年10月26日)
陈嘉庚率领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慰劳抗日前线的将士与后方的军民,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从1927年到1940年回重庆之前,他是坚决的“拥蒋派”,称“蒋委员长乃中国国内外四万万七千万同胞共同拥戴之唯一领袖”,“蒋委员长的意志,即中国全国国民的意志”。抗战义捐款项悉数汇交国民政府行政院。访问重庆与延安之后,他了解了中国抗战的真相,分清了是非,思想认识产生了飞跃,断定“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
陈嘉庚访问延安是他政治生活的一个里程碑。他说,这次来延安慰问不容易,国民党造谣言破坏共产党的名声,处处设障碍阻挠我们到延安。蒋介石捧他、拉拢他,并干扰他和领导人接触。陈嘉庚为了弄清国共摩擦的真相,劝说国共两党团结抗战,于1940年5月31日抵达延安。他原定在延安停留三天,恰巧因随行的李铁民车祸住院,这样陈嘉庚在延安多住了四天, 6月8日清晨,离开延安东行,前往山西战区慰问考察。
“陈嘉庚当时访问延安是需要一定的胆略的。当时延安临近前方,经常受到空袭。延安城已被日机炸平,新建的窖洞也有被炸塌的,空袭警报的枪声不时破空而起。就在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之前的4、5月份,王震将军刚率领三五九旅粉碎了日寇对晋西北河防的六路进攻,山西全境的八路军配合晋西北战场,大破日军,歼敌5万余名。在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的战备大演习刚刚结束,留延安的200多名华侨青年,也在各自的学校、机关参加了演习,随时准备行军打仗。”

陈嘉庚认为中共军民一致,官兵一致,这是“克敌制胜之本”
在访问延安期间,陈嘉庚先生参加了四次群众性集会,同毛泽东、朱德和其他党政领导人多次会晤,深入交谈;参观了中国女子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市容和安塞钢铁厂、印刷厂;与财政、公安、司法负责人谈话;广泛接触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校友;并同延安各界人士和归国华侨青年进行了多次接触和座谈;出席延安各界的欢迎会和欢送会。

与毛泽东会面时,毛泽东曾对陈嘉庚描绘未来的国家:一没贪官污吏;二没土豪劣绅;三没赌博;四没娼妓;五没小老婆;六没叫化子;七没结党营私之徒;八没萎靡不振之气;九没人吃摩擦饭;十没人发国难财。
陈嘉庚这次访问延安,经过实地考察,亲眼看到边区军民一致,官兵一致,认为这是“克敌制胜之本”。反观国民党“大后方”官员腐败,坐待外援,民众疾苦无人过问,军事节节失利。对比之下,感到深知民心侨心,国民党无视民心侨心。陈嘉庚说,这次访问延安最感满意的是,真正看到中共坚持国共团结、坚持抗战到底,立场坚定,态度诚恳;对边区各界艰苦奋斗的精神尤为感动。通过这次访问坚定了他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他心中的“疑团”也解开了,破坏抗战、投降卖国、贪污腐败、祸国殃民的是国民党,真正抗日救国、维护团结统一、廉洁奉公的是,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梦ー瘢〃舂呿舂ㄡ囬”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08月12日),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今厦门市集美区)。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90年0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编号为2963的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中文名
陈嘉庚
外文名
Tan Kah Kee
别    名
陈甲庚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区)
出生日期
1874年10月21日(阴历9月12日)
逝世日期
1961年08月12日
职    业
企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
念过私塾,师亡即辍学
主要成就
支持辛亥革命、支持抗战、反对汪精卫投降卖国 
创办厦门大学、集美学村 
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
代表作品
《南侨回忆录》
相关人物
李光前、陈敬贤、陈六使
重要任职
南侨总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性    别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