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匡义(939年-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
朝代: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宋太祖一般指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呼延赤金,女,生卒年待考,匈奴族,并州太原人(今山西太原人),呼延赞之女。呼延赤金,杨七郎正妻,为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之女。平北王忠孝侯呼延守用(呼延守勇)、忠勇侯呼延守信之姑姑。《杨家将》中金刀老令公...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花解语是一代杨门女将,花解语为杨继业和佘赛花的长子杨延平(杨大郎)之妻。大郎杨延平(杨家将人物),金刀老令公杨业的长子,名杨泰,字延平(或“渊平”)。北宋殿前大将,战功显著,官拜保驾大将军、封忠孝侯...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邢台市威县)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自幼好学,九岁能文,十三岁诵五经,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太祖郭威自邺起兵入京,范质为...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耿金花,评书演义作品《杨家将》系列里的角色,原北汉降将泽州花刀令公耿忠之女,北宋女将领。耿金花,杨二郎正妻,有书写二郎妻是李翠萍,为原北汉降将泽州花刀令公耿忠之女,人号“大刀耿二娘”。金沙滩上,宋...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柴郡主,杨六郎正妻。有书称柴文意、柴美蓉(柴美容)、柴俊平、柴媚春、柴熙春、柴金花,为后周世宗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宋朝时,过继给宋太祖赵匡胤,从小在赵匡胤家长大,与八贤王赵...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储泳,字文卿,号华谷,诗人。随宋室南迁后隐居于周浦。那时周浦还没有形成市镇,甚至连集市也没有,不过是个村落而已,后来逐渐发展成城镇,后代有些文人为了纪念储泳,称周浦为储里或华谷里。储泳的诗情景交融,语言通脱,所以当时流传极广,尤其是他的《思归》。至今还为人传颂。储泳还是一位学术家,道家的几部经典著作...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晏殊【yn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杨延顺一般指杨八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其为杨业认的干儿子,并非亲生儿子。《洪羊洞》里杨延昭的唱词:“老娘亲所生我兄弟七个”说的很清楚,佘太君一共生养了7个男孩。《李陵碑》里杨继业:“四八...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李宸妃是宋仁宗赵祯生母,章懿皇后(987年-1032年),李氏,杭州人,宋真宗赵恒妃嫔,宋仁宗赵祯生母。祖父李延嗣,仕钱氏,为金华县主簿;父李仁德,后来封为左班殿直。民间流传的“狸猫换太子”中的李妃就是指李宸妃...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周云镜,杨大郎次妻,有书写大郎妻是,周氏为原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后为十二寡妇之首,家传铁旗藏刀法,随营征西,智慧机巧、指挥有方。大郎杨延平(杨家将人物),金刀老令公杨业的长子,名杨泰,字延平...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北宋名相,兵部侍郎王祜之子。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3年),澶渊之...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北宋时期名相、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淑德皇后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皇后,尹氏(生卒不详)相州邺人,滁州刺史廷勋之女,兄尹崇珂,保信军节度。宋太宗在周时所娶。早薨。及帝即位,诏追册为皇后,谥“淑德”,葬孝明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后升祔太庙。宋太...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杨延嗣是力劈潘豹的杨家将,小说《杨家将》中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七子,名杨希,字延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人称“杨七郎”。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这一信仰的主体据说是由真人真事演变而来的。考察妈祖的生平得知,这一信仰来自民间传说。首先是...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李继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字霸图。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宋名将、外戚,枢密副使李处耘长子、明德皇后长兄。李继隆初以恩荫补供奉官。他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王审琦(925年―974年),字仲宝,北宋初年大将。其祖先是辽西人,后迁居洛阳。初在后周太祖郭威帐下,从郭威平定李守贞,因功任厅直左番副将。广顺年间,历任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后随后周世宗...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小说中为杨业六子),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辽国人就把他看做是...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杨业(?986年),原名重贵,戏说中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将,后汉麟州刺史杨信之子。杨业少时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猎获总比他人多。读书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北汉建...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书记。显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刘娥(968年1月28日~1033年4月30日),献明肃皇后,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宋真宗章献皇后刘娥刘娥祖籍太原,生于...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钱惟演(962年1034年9月3日),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大臣、文学家,吴越忠懿王钱俶第十四子,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从钱弘俶归宋,历任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官终崇信军节度使,卒赠侍中,谥号思。后加增太师、中书令、英国公,改谥文僖。钱惟...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毕升(中国古代科学家)一般指毕昇(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北宋布衣。北宋歙州人,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宋初为杭州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向敏中(949年-1020年4月23日),字常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臣。后汉符离令向瑀之子。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及第,历任工部郎中、给事中等。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拜同平章事。受任后,向敏中谢绝客人,门...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李顺,北宋初川峡地区农民起义领袖。他是北宋初期位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个短暂政权,从994年的一月到994年的五月,该政权仅仅只维系了5个月而已。初为茶贩。淳化四年(公元994年),王小波死后,被推为领袖。所...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明德皇后(北宋明德李皇后)一般指李皇后(北宋明德皇后),明德皇后李氏(960-1004年),宋太宗赵光义的皇后,父亲李处耘是为开国元勋。雍熙元年被立为皇后。李皇后,性格谨慎,宽厚仁慈。太宗至道三年去世,当是宫廷内...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张伯端朝代:宋代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宋太宗赵光义即赵匡义(939年-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赵匡义一般指赵光义(939年-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宋太宗一般指赵光义(939年-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贾昌朝(9971065)字子明。宋朝宰相、文学家、书法家,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真宗(九九八至一零二二)朝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一零四一至一零四八)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谥文元,卒年六十八。著作有《群经音辨》、《通纪时令》、《奏议文集》百二十二卷。其著作《群经音辨》是一部专释群经之中同形异...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李成(919-967年),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青州),故又称李营丘。擅画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后师造化,自成一家。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平远...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孝惠皇后(929年―958年),贺氏,开封人,宋太祖的结发妻子。 后晋开运初年(944年),赵弘殷(宋太祖父)为太祖迎聘贺氏。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太祖任官定国军节度使,贺氏封为会稽郡夫人。贺氏生滕王赵德秀、魏王赵德...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穆修(979~1032年),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属山东汶上)人。后居蔡州(今河南汝阳)。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菏泽市成武县)人。北宋宰相。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王溥(公元922年-公元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又为著名之史学大家,编撰《世宗实录》、《唐会要》、《五代会要》三部史籍共170卷。出生于官宦世家,乾祐年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官至宰相。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张先(990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王怀隐,古代医家名。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其初曾为道士,居京师津隆观,并以医术知名。后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初诏其为官,初任尚药奉御,后迁翰林医官使,并尝治愈吴越王之子钱惟浚之疾,深受赏识。时太宗留心医药...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梁补阙,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登进士第。入宋,历官秘书郎直史馆、右拾遗、绵、眉二州通判。宋太祖开宝间,以左补阙兼知大理正事。后出知苏州等地。宋太宗雍熙中,为右补阙,仕至翰林学士、工部侍郎。事详《宋史》本传。《赠米都知》诗出《南部新书》卷癸,应为其两次官补阙时作。《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全唐诗》...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张余(?-995年)北宋初川峡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初为李顺部将。公元994年,李顺死后,他率军退出成都,集合各部数万人,连克嘉、戎、泸、渝、溶、忠、万、开八川(即乐山、宜宾、泸州、重庆、涪陵、忠县,万...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田锡(940~1004),字表圣,田锡初名继冲,后更名为锡。嘉州洪雅(今属四川眉山市)人,祖籍京兆(今西安),唐末避黄巢之乱定居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渔滩镇)。曾祖父、祖父均为当时洪雅之名士,太平兴国三年(975)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在宋初的政坛和文坛享有较高的声誉。深为宋初...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延庆公主是宋太祖与孝惠皇后之女。鲁国大长公主(??年),宋太祖次女,母孝惠皇后贺氏。开宝五年(973年),封延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石保吉。宋太宗即位,进封许国公主。淳化元年(990年),改晋国公主。宋真宗初年,进长公...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苏易简(958997)北宋官员。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属四川)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第一,状元。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翰林学士承旨,历知审官院、审刑院,迁给事中,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出知邓州,移陈州。以文章知名,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文房四谱》全书共五卷,笔谱二卷,其余各一卷,附笔...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王小波,又名小皤、小博。四川青城(今崇州街子)人,茶贩出身,北宋初期农民起义首领。公元993年,王小波率百余农民在青城起义,以”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痛心于贫富不均,如今我来均贫富)为号,十天内,参加起...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懿德皇后是宋太宗懿德皇后符氏,(941年975年),她出生显赫,两位姐姐分别周世宗的皇后,即使“宣懿符皇后”和“宣慈符皇后“,父亲符彦卿,是天雄军节度使、魏王。宋太宗懿德皇后符氏,魏王符彦卿第六个女儿,宋...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高怀德(926年982年),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唐中军都指挥使高思继之孙,后周天平节度使、齐王高行周之子,宋太祖赵匡胤的妹夫,北宋开国功臣。以拥戴有功,宋初为殿前副都点检,曾参与平定李筠、李重进...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柳开(947~1000)北宋散文家。原名肩愈,字绍先(一作绍元),号东郊野夫;后改名开,字仲涂,号补亡先生,大名(今属河北)人。开宝六年进士,历任州、军长官,殿中侍御史,提倡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以复兴古道、述作经典自命。反对宋初的华靡文风,为宋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作品文字质朴,然有枯涩之病,有《河东先...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刘沆,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1030年)刘沆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为首,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吕蒙正(公元944年- 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周起(970-1028),字万卿,山东邹平人。咸平三年进士第二人,初授将作监丞、齐州通判。曾仕尚书礼部侍郎、枢密副使。终礼部侍郎、知汝州。卒溢安惠。宋朝官员,藏书家。家藏书至万余卷,与其弟越,皆以能书为世所称,每书辄为人取去。-------《临川集》...查看全文
朝代:北宋
丁谓(966-1037年),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1012--1016年)任参知政事(次相),天禧三年至乾兴元年(1019-1022年)再任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