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柳轻轻地飘着白花, 被风吹过长江岸。 致使宫中绿叶凋零无颜色, 你却摇荡着万里春光。 旭日的光芒刚刚照进长秋宫, 怨歌未了又闻啼鸦城头信雌黄。
⑴乐府杂曲歌辞名,亦叫杨白歌。北魏名将杨大眼之子杨白花,容貌瑰伟,胡太后逼通之。会父大眼卒,白花惧及祸,改名华拥部曲降南朝梁。太后追思不已,为作《杨白花歌》,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声甚凄婉。见《梁书·杨华传》﹑《南史·王神念传》。歌辞载《乐府诗集》卷七三。
⑵指柳絮。亦喻指薄幸之人。 唐·柳宗元《杨白花》诗:“杨白花,风吹渡江水。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 明·高启《杨白花》诗:“杨白花,太轻薄,不向宫中飞,却度江南落。”
注释
⑴杨白花:乐府杂曲歌辞名。《柳河东全集》载《南史》:“杨白花,武都仇池人,少有勇力,容貌瑰伟,魏胡太后逼幸之,白花惧祸,会父大眼卒,白花拥部曲南奔于梁。胡太后追思不已,为作《杨白花》歌,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蹄歌之,声甚凄断。” ⑵杨白花:白色的杨柳花絮。 ⑶坐令:致使。 ⑷长秋:汉代皇后宫名。《后汉书·马皇后记》李贤注:“皇后所居宫也。长者,久也;秋者,万物成熟之初也,故以名焉。”
【作品鉴赏】
《杨白花》用极简洁直白的语言抒写在大好时光里却感受不到春意
许顗《彦周诗话》说:“子厚乐府杨白花,言婉而情深,古今绝唱也。”有人说这诗是作者自况,也有人说是作者读书咏史,不是自况。但不管是什么,读者从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去探讨,就可以知道了。
作者在诗中第一句就直描杨白花被风吹走了,吹到江南去了,风吹走的不仅仅杨花,吹走的更是宫中的春光。人去楼空,即使是春的季节,却已无春意,因为整个宫里的树木都已凋落了,没有一点春色。作者用极简洁直白的语言抒写在大好时光里却感受不到春意的遗憾之情。这就像宫廷大贬有用之才后,朝廷已无栋梁之才,就没有了勃勃生机,就不能振兴中唐业已颓败的形势。作者在诗的前两句中直呼直叙,使得全诗蒙上悲愤怨恨的情绪色彩,读者读罢无不为之心中震撼,为之动容,为之流泪。
《杨白花》字字句句都包含了悲愤、哀婉之情
这首诗,是作者站在朝廷的角度,从朝廷的立场来写的,所以这首诗应写于柳宗元在永州的后期。因为在永的后期,作者的思想已发生了变化,回乡无望,他作好了在永长期呆下去的思想准备,因而也改变了他刚到永州时仅对个人命运的悲叹,从更广阔的角度,认为朝廷大贬有识之士,也是朝廷的悲剧。宫中凋零,而江南却是柳色青青,白絮翻飞,春光融融。但是江南春色却没有人赏识,那春光就毫无意义。大贬有用之材,对朝廷,对人才个体都是重大损失。
最后一句,作者更是借用诗题的源头,来诉说悲愤之情。通宵达旦歌之的是“悲绝的哀歌”,哀什么,悲什么呢?托“白花”抒哀怨之情者,古已有之,比如《诗经·小雅·白华》就是借菅、茅白花起兴,抒发了一个被遗弃了的女子对情人朝思暮想的哀怨。然而,这首诗决不是男女之间的相思离别情。柳宗元主张的是“文以载道”,他的诗文作品无不是饱含他个人的政治理想、治国主张和他失败之后的悲愤之情。只不过这首诗,作者所站的角度不一样,他从另一个角度借用想象,抒发自己被贬的情感。纵观柳的诗文,他写男女悲欢之情的作品是没有的。他是一个有救国复兴主张的人,这首诗的悲哀是人才的悲哀,作者是从朝廷的角度,来抒写对人才的呼唤,抒写对朝廷滥贬人才的悲愤之情,抒写的是作者对朝廷怨而不恨,悲而不怒的复杂情感。这首诗字字句句都包含了悲愤、哀婉之情,没有切肤之痛,是不可能写得出的。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杨白花,风吹渡江水棒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