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一

关于小学毕业演讲稿的作文

《关于小学毕业演讲稿的作文》【第一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光明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共同搏击六个春秋。今天,我们欢聚一堂,明天,就要说拜拜了,去迎接毕业会考,去经过更多老师的锤炼,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回忆过去多少的风风雨雨,回忆过去的多少喜怒哀乐,回忆过去的多少酸甜苦辣。现在,就要分手了,我心中一股酸意又涌上心头,舍不得呀﹗毕竟与母校有六年的感情,一草一木,一角一落,都值得让我们去深深的怀念。老师,您可否记得?那次拔河比赛,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丝毫不气馁,因为,您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坚持,一定会获得胜利的﹗

  老师,您可否记得,在上一学期,您带我们去参观古灵台,并为我们一一讲解,使我们不忘在灵台也有一段令人骄傲的历史,老师您可否记得,有好几次,我们班一跃而起成绩排名全级第一,这都离不开您的辛勤培育啊﹗但是,是雄鹰,就要展翅翱翔,是海燕,就要搏击长空,我们最终还是要走出校园展翅高飞﹗

  当看到您办公桌上的一摞永远也批不完的作业本和那一本本凝聚着您夜夜心血的教案本;当看到你日益增多的皱纹以及不知哪一天悄悄爬上您双鬓的丝丝白发,我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种深深的敬意,谢谢您,老师﹗

  三尺讲台记载了您毕生的心血,一张办公桌刻满了您的爱心,你用心血去探求,用汗水耕耘。在您的培育下,我们这些幼苗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小树,谢谢您,老师﹗您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如松柏长青。相见时难别亦难﹗

  谢谢﹗

  六(2)班:

  2010年6月29日

高一:姚凯明

《关于小学生活的作文》【第二篇】

  现在,我已经升入了初中。虽然初中的生活又苦又累,但是,我还是会时常拿出小学的毕业照,看了又看。有时候,我看着看着还会开怀大笑呢!

  小学时,我多么自由啊!像一只在天空翱翔的小鸟,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无拘无束。我和几个同学一下课就跑到操场去玩:老鹰捉小鸡跳马瞎子摸鱼和一步猫。我们个个玩得可是哈哈大笑,汗流浃背。其中最危险的一个游戏要数跳马了!

《关于小仪科技与父爱的作文》【第三篇】

  尊敬的刘家政:

  你好!

  听说你因为你儿子小刘沉迷于玩智能手机成了近视眼而出资40万元为全校学生捐赠不能上网的传统手机,我对的做法而感到惊奇。我吃惊,原来父爱可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推动你做出决定;我好奇,为什么你要用如此方法表达你的父爱,从长远角度来看,你这样做会使人类退步。

  科技带给人类进步,这是有了科技一个事实。有了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只有科技的进步,国家才会更加强大,繁荣昌盛。

  有了科技的发展,我们未来的美好愿望就犹如沙滩上的沙粒,繁多但坚不可摧,一旦确实了愿望,任何困难都无法改变它。而现实的阻挡就好比海浪,它无情的冲击这沙粒,使沙粒拥有了顽强的毅力。而发展科技好比催化剂,使这种美好的愿望从一种空想变成了实际。

  有了科技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科技满足了人民享受的渴望。

  因此,对于你捐赠传统手机的做法,我并不赞同,但对于你伟大的父爱,我深受触动。

  父亲对孩子之间的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爱,但父爱并不等于以声势浩荡的方式去获取,我认为只有真心的爱孩子,关心他的身体,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同孩子多聊聊天,让孩子不是一昧的用智能手机玩游戏,多带孩子出门散散心,不能太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是以出资40万元捐款手机来表达对孩子的爱。

  再者,以传统手机来取代智能手机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愤意。父爱是一种好事,但父爱并不表示阻止学生带智能手机来学校。学生带手机来学校并不是为了玩游戏,有很多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与家长保持联系,还有很多学生住校,有智能手机带来的方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收看相关的新闻联播,及时了解时政热点,还可以上网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生活,扩大自己的视野。

  还有,如果你出资40万元捐赠传统手机,对于你的孩子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可能他不会理解你的做法,可能认识他的人会以诧异的眼神看着他,嘴里还会说三道四。可能老师会以你的孩子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使你的孩子会被其他学生疏远,无法拥有真挚的友谊。

  所以,在我看来你不应该为了你自己孩子玩手机眼睛近视就这样随意的出资40万元捐赠传统手机。对于你还在眼睛的近视,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应该立即想出怎样较好的管理孩子的措施,比如:没收手机,告诉他要多保护眼睛,让眼睛适当休息等。

  最后,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展望美好的未来,不能停下自己发展的脚步,为造福人民而努力奋斗,发展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xx

  2014年2月21日

高一:1162945680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