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一篇】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境由心生

  智慧是一种心镜,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心若有慧,则宛若长空旭日终至至灵之境。

  民国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茫茫绿原上看花的那只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独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说,人生的意义不是吃饭这么简单,还应有更高的追求。

  诚然,智慧对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抛开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华物质遮住双眼的人,才是有资格称做智慧的人。

  再进一步讲,拥有大智的人,不仅有精神追求的,更有特立独行、超然物外的胆气。

  我曾惊叹于朱耷的《墨鱼图》。那只翻着白眼的鱼诉说了怎样的智慧心语?不言而喻!我十分敬胃这位明朝遗老,高蹈乎八荒之表,亢心乎千秋之间

  如果说朱耷的智慧是一种气象,那么,庄子超乎象外,得其环中的智慧便是一种至镜。超脱于生命本相的空灵之境,乃是禅与道的完美契合。

  李叔同青天白日以映事,明镜止水叹澄心,霁月光风以待人,便禅一般地诠释了朱耷的气象和庄周的至境;超乎生命本身,肇乎天地万物,故能在圆寂之前,叹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通往智慧的空灵之境,是没有捷径的,需要全身心地领悟。悟人生沉浮,悟涅磐境界。必要时,可学一学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于大自然中,领略融身于天地之间、放眼于银妆世界的寥廊与凝重。

  生命本就是一场锻炼,智慧便是那最终的升华。修一颗智慧之心,成一番智慧之境,于生命无悔,于本心无愧。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二篇】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农之月令

  汪曾祺先生写过《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缀上月令一词,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风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种,蚕老麦黄一伏时。庄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得有讲究,乱不得。

  惊蛰了。

  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庄稼人要抽出时间松土,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出来透透气。春耕开始了(也有春分的说法)。

  从清明到端午,庄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蚕种,讲究的就是一个次序。这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几千年耕作经验的积淀与升华。村中,要每家每户地仔细叮嘱。

  芒种这个词真好听。

  大约在六月份,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这种发现,谈不上智慧,只是一种经验之谈。不要着急,也不必时不时去看。待到乌猪子过江了,躲的、藏的,虫们都会溜出来。用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远远的一处荒田里去。

  踩死它?哪能呢!庄稼人讲求佛性,相信生死来去自然,打扰不得。奶奶年纪大了,却不忌惮生死。七十二,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耕作了一辈子,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

  小孩自然没有这般境界。从桑叶腋间坠出的桑树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雪雪、黄澄澄、红扑扑、紫莹莹,变得晶莹透亮,乌紫乌紫的,像黑玉。桑叶伸伸展展,桑葚清清凉凉在底下荫着凉着偷乐。小孩真馋!一个孩子像猫一样攀上树,吊弯树枝,底下的小孩便忙着摘桑葚。吃到嘴唇发紫,被妈妈拖着去河边洗。小孩也不忘显摆自己的聪明。

  夏至来了。

  田里要浸水。不大会儿,蚯蚓摇头晃脑地爬上田埂。又不大会儿,你再回来看看,田埂就满了。这些蚯蚓也聪明得紧呢,这是一种本能。水汽泱泱。

  庄稼人将脚探入水中,凉丝丝的。田里有些许零星青白色的碎瓷片,也不要紧,庄稼人脚底的老茧厚着呢。还有水蛙,我们这里称蚂蝗,不再多提。傍晚,晚霞像火红的枫林漫天舒卷。

  这是怎样的景象!

  大暑前三天后四天不能浇粪。

  有人瞧不起庄稼人的愚钝,我却不这么想。二十四节气,吃桑葚的孩子,还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连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又何尝没有智慧?

  真愿意做个庄稼人。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三篇】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生活智慧的城市景象

  很奇怪不是,现代人一提及生活智慧,往往是指那些归隐自然的居士。

  那些饱览浊世鄙陋的文人雅士,看破红尘,收束杂念而遁入山林。东篱把酒,荷锄而归,荒径的草木掩映下,一位衣带飘飘的自得之人,构成了田园之乐的景象,仿佛成了生活智慧的代名词。至于城市,好像只剩下充满铜臭味的贪婪与疲惫,智慧之景象无处可觅。

  人们常误认为那种享受天然的生活智慧只能在野外寻得,将其与遁入林泉直接等同。于是,有人放弃高薪隐入南山,有人将书店开到偏僻乡村并名曰碧山计划,无一不想借的景象将自己的生活智慧示众。城市的车水马龙中,真的没有其所求吗?与其说城市忙,不如说人心空。一个人看了一夜雨,谁也没告诉,是孤独;只告诉了一个人,是爱;发了个微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矫情,也是我们的时代我们耽溺于一呼百应的互动,享受他人的关注和点赞,实际是为了掩饰内心空虚,掩饰梁文道所说的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此乃假借微博求取呼应与共鸣。若问为何往郊野跑?一种是借助外力,用山的厚重、水的澄澈唤起心底的本真,觅取对生命的最初体悟;另一种则是找个没有无线网的地方,强行节欲。

  想想,窗外淅沥下着雨,朦胧了霓红灯的色彩,一个人,在窗边听雨。多么诗意美好的景象啊!可那人心里却想着:把这个人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可获多少个赞?呜呼,在城市里找不到生活的本色,迸不出智慧的火星,怪谁?

  至此,不由然想起龙应台,她在台北的紫藤庐与友人品茗谈心,看身边紫藤花闲闲地开。台北有58家星巴克,可龙应xx独青睐这间茶馆,与其说是她明白紫藤庐清楚这个城市的身世,不如说她明白如何在城市中寻觅激发生活智慧的景象。一人一茶,清香缭绕,此情此景,惟有真正悟得生活的人才能享受。

  不是所有的景象都能激发人们的生活智慧,如林清玄所言:心境好时,处处开莲花。究其根源,乃是善于假物,随心吐纳,以填补内心之空缺。那么,读书吧!和古人交流,与学者辩驳,同春花冬雪同呼吸,偕夏蝉秋月共忘机。内心充实的人,无需过度的信息来弥补孤独,积淀的智慧擦亮了他的双眸。如此而来,弘一法师所讲的华枝满天,天心月圆之境,就不仅能在城市中觅得,更能与芸芸众生的生活愿景相融合。

  下次再将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归咎于城市时,请反观一下自己吧。因为,对于真正领悟生活智慧的人,人流如潮、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象,也可以带来春江潮水、明月清风。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作者名家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李清照
  • 王安石
  • 王维
  • 韩愈
  • 柳宗元
  • 诗词分类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写山
  • 写水
  • 长江
  • 黄河
  •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