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生
风筝的哀求
蔚蓝的天际,鸟儿在自由自在地歌唱;微风吹拂下,花儿散发着缕缕幽香;仰望寥廓的蓝天,我要展翅飞翔。
积蓄了全身的力量,瞄准了向往的方向,我振动双翼准备飞翔。怎么了,这到底是怎么了?我为何飞不起来呢?我焦虑地回望,才发现一根线将我死死拉住,微微的挣扎都伴随着阵阵疼痛。不,我要飞,怎么可以把我捆绑?放开我,我要飞翔!
那无尽的天边有着说不完的危险,狂风会让你失去平衡,暴雨会让你失去方向,雷电会折断你娇嫩的翅膀,在我的牵动下你才不会受伤。线轻轻地说。
没有你,我会迷失方向;没有你,我会犹豫彷徨;没有你,我如何变得坚强!但是,请不要把我拉得太紧,就让我在你的牵动下自由飞翔!
蝴蝶的翅膀
轻轻地吐出丝,然后将自己紧紧捆缚,光明的天空霎时间变得黑暗,我已化作一只蛹。黑暗的日子也许会漫长,束缚的感觉也许会痛苦,但是,那寂寞的等待后将是无限的灿烂。我要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我在期待。
突然,一把剪刀触动了我的世界,周身紧紧的束缚开始慢慢变松,黑暗中渐渐透出一丝光明!不,请不要动我,我要化作美丽的蝴蝶。
不要惊叫,我不忍心你这样痛苦,太紧的束缚会让你幼小的翅膀受伤。就让我帮你去除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带你来到光明的世界吧!
谢谢你!谢谢你们!但这是我必须经历的痛苦,就让我独自承担吧!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请放下你的剪刀吧!这时候,我不需要你的帮助,我要靠自己!
孩子的泪光
一轮明月在云朵中慢慢穿行,一抹清辉轻轻撒在大地上。夜深了,一个小屋的灯光亮着,一个孩子独坐窗前,晶莹的泪珠在他的眼里滚动。
我是多么渴望那一片无垠的绿茵场,那滚动的足球里裹着我的梦想。我想踢足球,想驰骋在美妙无比的球场,我想成为球王!他的眼里闪动着光亮。
可是,爸爸、妈妈不让我出去玩足球,他们怕我摔跤受伤;老师禁止我们踢足球,他说那样会影响学习。更让人伤心的是,他们都说,政府不给孩子们开球场。光亮一下子在他的眼中消失,他的眼睛又变得黯淡无光。
请让我玩足球吧!谢谢你们的关心,谢谢你们的呵护。没有你们,我不会健康成长,可是,我也需要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呀!爱我,请别把我搂得太紧。
一阵风吹过,传送着孩子们的呼声:感谢你们的爱,请轻轻放松你们的双手,让我们在爱的牵动下自由飞翔!
名师点评
感谢你们的爱,但请轻轻放松你们的双手,给孩子自由飞翔的空间作者在文中着力传达自己的心声,发自肺腑,令人感动。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强化了感染力,给读者以亲切感。
文章结构精巧,一个总标题下又拟了三个小标题,分别以风筝蝴蝶和孩子的口吻叙述故事,表现同一个主题。这种分列小标题的形式,如鲜花绽放,争奇斗艳,有赏心悦目的美感。
(姚绍清)
技艺在传递中日益精湛,文化在传递中步入辉煌,科技在传递中发展,人类在传递中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传递无处不在,父母将他们的生活经验传递给我们,老师们把文化知识传递给我们,我们总是活在接受传递与传递者之间,我们总会把接受的事物在我们的心中加以提炼,加以升华,加上自己的见解,而这个过程,就是发展。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传递。从书法的发展中我们便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从古老的篆体,到秦时的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行楷、宋体、草书,最后发展为百花齐放的书法艺术。这一个过程中就包含了一代代人的传承,发展,从繁到简,从古到今,一代一代的书法家们在接到前人传递的技艺后,经过自己的思考,研究,创新,扬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为一代又一代,一种又一种的字体,若不经过这一代代的传递,仅凭一代人便可以把书法提升到如此高度吗?这显然是天方夜谭。
传递的核心是发展。在小说中常能看到这样一段话:如今为师传你本门武学,望你能把历代祖师传下来的武艺发扬光大。这种武侠小说的情景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也客观地反映出人类希望通过传递来把学问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今人人都在关注奥运,人人都在期盼奥运,其实奥运的精神也是一种传递,而这种传递也是为了发展,奥运的精神,在一届一届的传递中,从最初的更快、更高、更强发展到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奥运精神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和平、环保、竞技、理想等方面的现代社会科学体系,在一站一站的传递中,从一个岛国的国民运动会发展到了一个普天同庆,全世界同乐,甚至连战争也要为之停止的盛大节日。而每一站的传递,都蕴含着发展的需要,所以说,传递的核心是发展。
我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传递,也见证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传递,我们了解了儒家学说如何在一代代的传递中发展,目睹了基督教如何在传递中壮大。玄奘取经,张骞出使西域一次又一次的伟大传递告诉我们,传递中需要发展,发展才是传递的根本目的。因此,让我们背负着前人的希望,运用我们的智慧,把前人传递到我们手中的东西发扬光大,在历史上留下一笔辉煌的痕迹吧!
得分:23+21+10=54
【点评】这是篇记叙性议论文。文章对话题认识深刻。作者认为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传递,而传递的核心是发展。基于这一深刻认识,作者在结尾发出了有力的呼唤。文章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课程改革以来考生的自觉创新。丰富的材料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中心论点。文章的不足是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不明晰,一些句子不够明达,个别材料运用的也不够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