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杭二中高三 尤雨奇(保送清华大学)
人不曾真正休息。
从第一声卖力而响亮的啼哭中,婴儿们开始了人生这个永远律动而忙碌的旅程。他们在打闹,在玩耍,在欢笑,他们的骨骼在生长,脚步在奔跑,大脑里的突触蓬勃地建立起来,咿咿呀呀的话语从他们嘴巴里蹦出,爸爸妈妈弯弯的笑影在他们的眼睛里掠过……短短的几年里,这些新降临于世的小生命,跌跌撞撞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依靠无穷的活力和不倦的好奇心宣告了诞生的美丽,做好了奔忙一生的准备。
没有人会愿意躺在软榻上消耗青春和智慧,咀嚼着垃圾食品,孕育着脂肪,享受着大脑空无一物的快乐。然而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会羡慕躺在摇篮里的婴儿,梦想回到没有作业和考试的童年,坐在哔哔剥剥的柴堆旁烤番薯,那是因为我们正在不断地忙碌近乎相同的事物,向往短暂的休息和忙碌内容的变幻。可是幻想中的休息必定是短暂的,是一种精神的鼓励,是为了新的忙碌和新的奋斗。正如睡眠是每一个人类的必需,但每当清晨的阳光唤醒新的一天,一夜的休息总要匆匆做结,没有永久的梦境――永远的安眠只能是死亡。
形形色色的人们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以各种方式繁忙着,可以说是生活所迫,也可以说是生命使然。他们努力地工作就像蜜蜂努力地做巢,蚂蚁团团地寻找食物,硅藻无止地旋转一样,是自然的呼吸,是只要生命进程延续就永不停息的脉搏。看似亭亭静立的树木在阳光下伸展着慵懒的叶子,她的叶绿体却正在超负荷的运转,色素被激发而快乐地跃动;即使是躺在沙滩上凝望大海度假的人们,他们体内的血液依旧在血管里飞速流淌,无数的挤在一起的红细胞不厌其烦地完成运载氧的使命。生命不懂得休息,因为他知道,一旦停下来,就再也无法启动,一旦放弃工作,就将回到出生前无知无觉的虚无时代。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命是在降生起就被编好指令的程序,她的任务就是不停地运行,直到不能再运行为止:这是生命的宿命。
任何生物是无机寒冷的物质世界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一个悲剧。她是对抗熵增最勇敢、最彻底的战士,她无畏地面对死亡的威胁,沿着衰老和无序的宇宙之流,逆流而上。她的结局注定了她不息的挣扎,她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证明她的存在意义,她必须让一朵烟花在漆黑的夜空中留下转瞬即逝却璀璨夺目的痕迹。她是从外界不断吸取能量而维持动力的机器,尽管抵挡不了必然的老化和磨损,以及最后的破败,她依旧用那逐渐老去的躯体在创造奇迹。 也许宇宙终将在一片热寂中死去,死亡终将嘲笑生命所作出的所有努力,但在那一刻到来之前,生命未曾停止,时间长河中一切的生生不息的万物,将始终是这个宇宙的骄傲。
作者:学军中学 高三 汪闻超(保送北京大学法学院)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每读《论语》至此,总是掩卷长叹,眼前浮现出闻一多那置生死于度外的慷慨演讲,王荆公那“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豪言壮语,以及鲁哀公那“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的由衷感叹。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朝闻道,夕死可矣”。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士子,就是在这样的召唤与鞭策中前赴后继地走上了那条求道而又殉道的悲壮而又光辉的道路。
然而,当历史翻到公元21世纪,工业革命的浪潮刚刚席卷全球,全球化的脚步便毫不停息地汹涌而来。沧海横流,英雄依然不断,甚至以更快的速度涌现,只是他们不再会被全民崇拜,而我们也只有在书中才能呼吸到些许英雄主义的气息。当读书人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而财富的原始积累又充满了原罪,我们除了信仰的缺失,更迷茫于人生价值的体现与前进方向的确立。
是英雄的时代早已不再,还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或许所有的太平盛世都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于是时代便学会了“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的道理。并非每个人都愿意和有必要历尽艰险,去翻越那最高险的山峰――山脚的景色同样精彩而又与众不同。“绝圣弃智,民利百倍”,道德的高标在现代人追求个性解放,寻求个人信仰,并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呼号和实际行动面前轰然倒塌。人们不再被要求应该如何,而是只被规定不能怎样。“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地求学的同时,我们每个人又都必须不时地停下来,“生有所息”,面对自我,认识自己,去寻找人生的闪光与生命的救赎。
曾经,小资们读着村上春树,试着去享受寂寞,品味孤独,在机械无趣的工作与生活中体会苦中作乐般的幸福。如今,更多的人在“休闲――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号召下试着忙里偷闲,追求生活的质量与情调。财富、成就并不是人生幸福的惟一目标,如果“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就算身居要职,腰缠万贯,人的一生也是肃杀秋冬,毫无幸福可言。一切,都只是一种心境,以及在此心境下所体察到的人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盖《庄子?让王》有云:“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道得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诸神的黄昏,或许许多人不再崇拜强者,孜孜以求,为信念献身,但在晚霞之下,我们却能看到无数星火,在勤劳而又不乏休闲的生活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燎原光彩。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生有所息”,体现的是生命的多样,人性的华光。我们的世界,也因此更加美丽而又丰富多彩。
长嘘短叹偶尔需要,汪洋恣意也很重要。
人生,有时需要停下来思考。但思考过后是不能停步的,继续前行才是最后的出路。
或许你的个性正在磨灭,失落是应该的,但是不要过分悲伤,因为这个世界,到处都有我们的舞台。
相信有一天,我们会积聚足够的力量,让自我燃烧!
作者:学军中学 高三 吴叶子(保送浙江大学外语学院)
常听说,人这一辈子生来就是要忙碌的,直到忙完了这一生,入土才得以“安”。孔圣人用一生来做学问,而子贡一时倦于学习便有退缩之意,自然应用“生无所息”教导他。然而,这“息”也是一门学问。所谓“生息”两字,息以生之。
古时帝王凡开朝建代之时,多令其子民以休养生息为重,可说是休闲文化的鼻祖。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化也可称得上是建立在“休闲”两字之上:古人崇尚琴棋书画,今人推行旅游运动,无一不形成一种风尚。而中国的名人志士,在休闲方面更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李白饮酒赋诗,陶渊明隐居田园体会自然,欧阳修酒会诗友写下旷世名篇。狭隘地理解“生有所息”既是放弃对梦想的执着或者是对坚持不懈的颠覆显然是不够明智的。人生好比是一个挂满名作的艺术长廊,若是永无止尽地走下去,很容易就产生审美疲劳;若是走走停停,沿路收集点滴地感悟,到终点时则是充实幸福的。我想,明白怎样“息”或许也就明白了怎样“生”。
现代人习惯用简简单单的“效率”两个字来评价一切事物的好坏――人如果想要成功,必须在单位时间做最多的工作。仔细斟酌这样的观点,透露出的是一种过于片面的人生观,和把“息”等同于“惰”的一种思想误区。恰恰相反,“生无所息”未必意味着碌碌无为,而碌碌无为却往往是“生无所息”的产物。人活于世,如果只是空洞的躯壳,就无异于一个非生命体。我们需要用“息”的方式来沉淀,来感悟。其实我认为,“休闲”比“休息”更接近于这里“息”的概念。小到品茶观景,大到书法行文,人们以休闲的方式积累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一种浑然天成的人生观――休生以养性。
回到“息以生之”四个字,“生”绝不是生存、存活如此肤浅,而是一种生活,乃至人生观。而休闲,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空间,使人的精神得以沉淀,甚至是升华。诸葛亮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志远”,而“息”的学问正在于可以达到“息以明志,息以志远”的境界。生无所息,走的是高速公路,路是平坦的速度是飞快的,然而一路走来,心中除了满满当当的疲倦又塞得进多少精神风景;生有所息,走的是铁路,穿过田园江河,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没有散落任何沿途的风景,得到的是一座精神的花园。
故曰,生有所息,息以生之也。
生无所息心尚足矣
学军中学 高三 黄超(保送四川外语学院法语系)
有时甘愿自己是一只没有脚的鸟,只有一路飞行,一路哀鸣,没有停歇,没有停歇……而不像别的鸟,一生庸庸碌碌,离开不了栖息的林子。我想我的一生或许只有短短的5年、3年,甚至更短,但我一定是一只用自己的汗水、信念在天空中留下痕迹的鸟――双翅变得无比坚硬,目光更加笃定,心却愈为温厚。
伏尔泰曾说:工作使人免除三大流弊:生活乏味,胡作非为,一贫如洗。
我想:如果生命是一条长瀑,那工作就是促使水下坠的重力。冲出悬崖的瞬间,就是我生命的开始。不论我是否愿意,我都在做最美的飞行。停滞,只会让我难堪。山石是我的中转站,即使是停歇,我也不忘绽放出生命的彩华。急速下坠,让我喊出响彻大地的呐喊;激烈冲撞,更能让我迸发出心的色彩。高节奏的生活让我只能在无息的运动中不断思考,思考如何创造一滴水的精彩;而决不甘心让自己的生命只停歇在荒园蔓草之中,只任凭清风推动我思索,沉于无聊,耽于空想,流俗于陌陌郊草。
“四季的变换,就像一幕幕令人激动的,无休止的戏剧,从我指尖流过。”生命是这样的短暂,但却足够要求我们铺平一条属于自己的轨道。就好像雨后平路上流淌的细水,忙乱地找不到出路,必然会酿成无尽的悲伤一样。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回归轨道的方向。如果生命是一块精准的表,那工作就是它肚里完美咬合的齿轮。规律的运转,为人生的日夜春秋做出科学的代序法则。越是精密的设计,越能拥有精确的走时。我的工作让我不至于像一个没头苍蝇乱横冲直撞,或是像疯子一样乱伸手脚。而是在短暂的时间中创造出我的价值。直到阖棺而定的那天,我即使不是一个伟人,但也绝不是一个痴人、疯子。
有时希望自己有尼采的魄力,能以太阳自比,在万丈金光中刻下一世英名。也许你会认为我年少轻狂,只是梦中诳语。可你又如何能知我的天空中不是繁星点点?如果生命是一片流动的天空,那么工作就是这流程中的一抹金辉,像太阳一样的熊熊燃烧,耀眼自身,温暖他人。切不可成为一轮荒月,任由其他星球左右体温,调换圆缺,一无所有。工作使生命异常饱满,就好像一只装满蜂蜜的罐子,不仅增加了罐子的质量,更充实了它的内涵,附加了其价值。
人生就是一部行走录,一路经过荒漠海洋,顿生一片辽阔;又遇崇山峻岭,更添一分曲折;还有无穷无尽的花海果林,增加丰收的喜悦……一切一切,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工作是生活的资本,工作是体现人生价值的必然途径。生无所息,雁归,水潺,心尚足矣。